恆昇錢談:股東爭取權益日本起革命

恆昇錢談:股東爭取權益日本起革命

日本市場今年一直是國際投資者的焦點。單單頭六個月,日股以美元計便上升了10.8%,令升幅只有約3%的歐美主要市場相形見絀,亦令日本得以維持自沙士病毒於2003年4月明顯受控後,持續跑贏其他市場的輝煌紀錄。

經過逾12年的低沉不振,日本企業界顯然正在改變──他們求變的程度並不局限於純粹的經濟復甦。其中一項變化是率直敢言作風股東的崛起,他們的出現,是希望喚醒不思進取的董事會,令企業資產能得到善用。
「股東行動主義」(shareholderactivism)似乎和日本沾不上邊。戰後日本的經濟奇迹包含了一項「護航資本主義」的共識,當時資本分配的優先對象往往是關係最密切的廠家,而非最有效率的生產商。一般情況下,投資者的利益往往被擱在一旁,排名在顧客、管理人員、員工、貸款人,以及互控股權下的關連公司之後。
唯一有聲音的股東,是「總會屋」(sokaiya)這些與黑幫關係密切的企業滋事分子。這批職業股東,會以確保周年大會過程順利為條件,向公司董事局進行敲詐,並威脅稱若要求被拒,便會製造事端。
今日為股東爭取權益的人,與往昔大有分別。他們有些是日本本土人士,亦有一些是外國人,但他們擁有的共通宏願,就是提高日本企業股東享值的位置。
日本股東行動主義的鼻祖是村上義明。他出身日本商界,其後曾任職通產省及曾擔任外交官。創辦了M&A顧問公司,主要目的是要「提高日本市場股東享值的地位」以及「通過有效企業管治來提高公司價值」。

3大要求有待實踐
村上提出三項公司應具備的要求:專注於核心業務和有效率地運用資產;回購股份和增派股息;董事局應改善管治,並將行政人員的薪酬與股東的創值掛鈎。
村上首先向女士服裝供應商TokyoStyle董事局發難。經過了長達8小時的冗長會議後,董事局在周年會議中雖告慘勝,但代價是要回購股份,並委任外界董事。最近村上又挑戰日本廣播公司(NipponBroadcasting)董事局,該公司的市值一度跌至低於所持有32%日本最大電視台富士電視台(FujiTelevision)的股權。

靜默革命漸見成效
村上孤軍作戰了好一段日子,但一直未能贏得尊重。時移勢易,現在已有不少外國人加入與其並肩作戰,其中一位是美企SteelPartners決策人李茲頓斯登(WarrenLichtenstein)。去年12月,李茲頓斯登向兩家坐擁豐厚現金的公司,包括機油製造商Yushiro和紡織品染廠Sotoh提出敵意收購,令前者被迫將派息提高逾10倍,後者則要找尋白武士,向大和證券求援。
上述只是公司開始注意股東價值趨勢的部份。高盛證券的日本策略師KathyMatsui曾提及,一項「靜默革命」正為日本企業界的股本回報帶來持續改善,而其中一項先決條件就是互控股權的瓦解,令交叉持股由佔去日本股市市值比例的一半降至20%左右,大部份股份更已落入着眼於創富增值的獨立股東手上。與此同時,董事局的支薪基準亦由按年資計算改為與創富增值掛鈎,這股趨勢已為股東帶來優厚回報。

為了分一杯羹,西方價值投資者蜂擁進入日本市場。現年65歲、管理「IvyCundill全球價值基金」的加拿大人根狄奧(PeterCundill)就是其中之一。該基金所持日圓資產佔去基金資產值的比例高達40%。現時日企中,市值低於資產負債表內現金價值的公司多不勝數,其他希望趁低吸納的投資者包括BrandesInvestmentPartners及TweedyBrowne兩家美國集團。前者是英國零售集團馬莎百貨(Marks&Spencer)的最大股東,後者則是令英國《每日電訊報》前東主布萊克爵士(LordBlack)焦頭爛額的剋星。
究竟Matsui所說的「靜默革命」將會何去何從?迄今他們已經推動企業界增派股息及回購股份,新戰線將轉向在日本企業資產負債表上投閒置散的房地產,而這些目標可能更具挑戰性。畢竟迫使日企董事局增派現金是一回事;向企業施壓、迫使企業將家族遺留的產業拱手出售,又是另一回事。
恆昇基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