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不少報章的財經版亦有報道指,當平安保險(2318)上市後,它的其中一個包銷商高盛,曾一次過掛出數百個買入盤於「頭位」來支持股價。同時,一次過在股票報價機中,出現該大行的數百買入盤,一度成為投資者茶餘飯後的話題。
另一方面,近日亦有一些報道指出,由於高盛一時鬆手,平安保險的股價便大幅下挫,非單只招股價保不住,連10元心理關口亦頂不住,真是一點也不平安。
筆者對其由「力頂」至「鬆人」的現象頗感興趣。首先就是其一次過掛入數百個牌(買盤),力托股價之情況。由於從報道所見,其百多個買入的牌,乃一連串的,而中間亦沒有被其他行的牌打斷,這反映沽壓真是很大很大,主因是當掛入一定買盤後,當「沽家」拋售時,該些買入牌便會逐步減少,但高盛的大量買入盤,好像是差不多由開市至收市時,亦不斷呈現,這反映高盛在其間是不斷地加入新的買入盤,否則其買盤早已被「沽家」質清光。此外,在交易時段買的一方仍持續清一色是其買盤,亦反映其間無人願排隊加入(或根本沒有空間插入)。
另一方面,筆者猜高盛這麼「揚」地用過百個買入盤力頂,可能是無可奈何,沽盤太大所致,又或是它欲向其客戶反映它已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來支持股價,顯示它已盡力而為,竭盡所能,故日後該股再進一步下挫,這亦是無可奈何。
假若大家進一步細想,亦不難察覺查實當某些新股出現類似龐大買入盤的「奇景」時,反映沽壓太勁,包銷商力頂的彈藥可能隨時用完,快到要「鬆手」的時候了,故此,對投資者來說,此實乃快些沽貨離場的訊號。
由於經一輪「力頂」,當其「鬆手」後,股價隨即大幅下挫,這一現象,令筆者記起一位股壇前輩,曾講述某大富豪的發迹史時,亦談到該富豪早年亦如不少三四線公司般,靠不斷批股供股地從市場大量集資,但他僅將集資所得的資金用於擴展公司業務,而從不會浪費資金於市場支持股價,主因是他極之清楚市場力量極之龐大,用資金力托股價無異杯水車薪,徒勞無功,白白浪費資金,同時,亦對公司沒有太大好處,因此他很少用資金從市場支持其股價。最後,這富豪的集團亦早已成為今日本港的一間巨型藍籌集團。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