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警方近年積極打擊本港青少年頭號濫用精神科藥物氯胺酮(俗稱K仔),但濫用者仍大幅上升,今年上半年拘捕涉及K仔罪行的二十一歲以下青少年人數更激增百分之一百二十。警指印度成為K仔新興來源地,擔憂本港K仔供應及需求量持續增加,故今年下半年將會集中打擊K仔毒品罪行。 記者:謝明明
警方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四千五百多人因涉毒品罪行而被捕,其中涉及K仔罪行被捕人數達一千五百多人,較去年同期增逾一倍,成為涉各種毒品罪行被捕人數之冠;其中二十一歲以下青少年因涉K仔罪行被捕人數更激增百分一百二十,由二百七十八人狂升至六百一十二人。同時,今年首季濫用K仔人數也增加九成七,由四百五十多人增至近九百人,當中二十一歲以下青少年人數由三百二十多人上升至五百八十多人。
警方毒品調查科總警司葉流全接受訪問時承認,雖然警方近年嚴打K仔毒品罪行,但青少年並無因而停止濫用;而近年除內地外,印度也成為另一個新興的K仔供應地,因為印度仍未將K仔列為毒品,加上該國生產K仔的成本較內地便宜,他擔心本港對K仔的需求及供應量仍會持續上升。
他又稱,警方近年發現販毒者為逃避執法機關偵查,會使用錫紙包裝K仔,而且每袋錫紙包裝只有五百克,化整為零由內地偷運來港,「錫紙可以逃過X光機檢查,佢哋(毒販)以一小袋偷運容易收藏掩人耳目,而且佢哋以為偷運少過五百克嘅毒品,就算被人拉,都唔會判得好重,但事實並非如此,法庭仍會重判。」據警方資料指出,目前內地每五百克K仔成本價只需一千元,但在港零售價卻高達七萬五千元。
葉流全強調,各區警方會加派人手巡查青少年喜歡流連的娛樂場所,以及加強有關宣傳教育,警方更會在今年下半年調派更多人力資源嚴打K仔毒品罪行,並會與內地當局合作打擊跨境毒品活動。同時,警方已要求印度盡快立法將K仔列為毒品,以堵截K仔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