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在選最佳海島,心底下也有一串名單:印尼峇里島、馬來西亞檳城、泰國布吉、希臘Mykonos、西班牙大西洋近非洲的Lanzarote、印度洋的馬爾代夫、毛里求斯及西賽爾、大溪地……要選可不容易。
遠一點,老實一點,說自己去過而又最喜歡的幾個。論漂亮當然要選Mykonos,藍天藍海包圍着一片、山石上面滿布的白色小屋,論浪漫絕對一流。
近一點,有朋友會反對、認為不合潮流,我仍會選檳城。檳城發展雖然慢,但一直是馬來西亞經貿重鎮,新區不少,但英國人到得早,華人、印度人到得更早,加上本地馬來人,混合的文化、民風與情調是最佳的「南洋」寫照。
檳城的美食在馬來西亞人眼中不亞以水質佳、芽菜雞與河粉馳名的怡保。福建麵、炒粿條與檳城辣沙都有地位,娘惹菜更不在話下。其實檳城新區處處,為甚麼特別愛上?
首先是GeorgeTown,顧名思義,一聽便知是個如何殖民味道重的區域。保留着不少古舊英國人甚至荷蘭人的教堂、店舖、墳場、公園與街道,更有不少四、五進的百年華人房子,似澳門但更原汁原味。街角滿布小小咖啡店,售賣味道濃厚的KoppeOr(黑咖啡)、KoppeBing(凍咖啡)或Koppe,正常牛奶咖啡(甜煉奶),當然也有厚多士。印度人的店子除了拉茶,更有咖喱汁伴的各式印度麵包及餅食。水果店及果汁店處處。年輕遊客不論從泰國南部到此,還是經此到泰國,身穿輕便旅行裝拖鞋一人上路。連小旅館也似四、五十年代,悠悠閒似時間未改。但海邊的大型五星級酒店密布,是一個有多方面選擇的好去處。
除了懷南洋的舊,初次到檳城,剛從澳洲到耶加達,再轉新加坡,正值六四當天,從電視上看過那夜天安門的影像,隨即飛到檳城,下飛機後,租了輛單車迷迷糊糊一個人環島踩了兩天,印象難忘;這個島再變也難改當年的地方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