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信箱:外匯基金債券不遜官債

債券信箱:外匯基金債券不遜官債

今日回答的是讀者「馮先生」的問題:
本人已認購了官債,但現時仍未知道可獲分配多少。我恐怕和「五隧一橋」債券一樣分不夠,二手市場又買不到,請問有甚麼錦囊可襄助?
香港特區政府首次發行零售官債,在本周一正式截止認購。經過長達個多星期的認購期,認購額共有80多億港元,高於上次「五隧一橋」債券的77億港元。債券的定價及孳息收益率於今日落實,並於下周二在聯交所掛牌。
由於錄得超額認購,為照顧所有的認購者達至每人獲分配不少於1手,部份投資者將因此而被削減認購數量,所以馮先生的擔心亦頗為合理。因為若認購數量較多,很大機會不獲全數分配,吸收上次「五隧一橋」的經驗,在二手市場大手採購官債,也不容易成功,而就算可以購入,價錢也一定不便宜。
不介意收益偏低、卻又喜歡安全度高的投資人士,若這次官債未能完全滿足需求,仍有其他選擇可供考慮。與這批官債級別相似的,起碼便有「外滙基金債券」,只不過在過去沒有如此大型的推介及宣傳活動,投資者對債券認識亦較目前為淺,才忽視了這些既有的優質投資工具。

發行量大優點多
10年前於香港金融管理局設置的證券帳戶下,誕生了外滙基金債券──那年是1993年,首次發行的只是2年期債券,直至同年10月才增發了3年期。接着往後數年,分別在1994年9月發行5年期債券、1995年11月發行7年期債券,1996年則發行了10年期債券。目前市面上流通着過千億港元的外滙基金債券,大部份本地零售銀行均有提供詢價買賣服務,金額最少為5萬港元1手。
這些可長達10年的債券,每天都有金融機構不停報價,金管局更會每天進行2次的定價公布,分別為上午11:00及下午4:00,投資者可直接在金管局網站(www.info.gov.hk/hkma )上取得,或於香港資本市場公會網頁(www.hkcma.org )上查看,透明度極高(見附表)。
這些債券的發行量,遠遠大於剛推出的官債,二手市場的流通性相對更佳,而買賣差價亦較窄,可投資的年期有更多的選擇,並且不用繳付0.15%的認購費,短年期的回報率因而並不一定低於官債,投資者更可隨時按債券孳息率等價格即時入市,不需等侯數天才知悉認購的債券定價。

通過官債大規模的推廣及宣傳活動後,散戶的相關知識料已有所提高,對有意在債券市場價格波動上考驗眼光的投資者,外滙基金債券可能是更理想的另類應用工具。
若馮先生希望投資一些其他年期的債券,亦可向相熟的銀行查詢,部份銀行亦會提供這方面的小額買賣。但須注意的是,如發行時的期限已在1年以內的,應稱為外滙基金票據,每手買賣單位最少為50萬港元。此外,基於銀行的運作成本,買賣差價也會因小額交易而拉闊。
陳鳳翔
香港財資市場公會-常務秘書
電郵:[email protected]
傳真:(852)2508-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