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北京青年報》已取消在內地上市的計劃,改而準備年底前來港上市,集資5億至10億元,並已委任滙豐及中信資本為上市保薦人。若該報能順利在港上市,將成為本港首隻內地報業股。
路透社報道,《北京青年報》去年營業額達9億元人民幣,增長兩成,稅後利潤1.5億元人民幣,僅次於《廣州日報》,為內地收入第二大報業集團。北京市政府持有《北京青年報》逾八成股權,其餘由4名電視台營運商及廣告公司持有。
至於籌備在港整體上市的上海汽車集團,儘管其上市保薦人組合尚未拍板,但其持有七成股權的上海A股上海汽車,連日遭內地投資者拋售,昨日一度跌至去年1月24日以來低位7.51元人民幣,收報7.63元人民幣,跌3.54%。
《上海證券報》報道,若上海汽車集團選擇在港整體上市,A股上海汽車將失去注資概念。內地投資者對此反應強烈,上海汽車集團發言人只表示,正醞釀整體上市,但拒絕透露進一步詳情。該報指出,上汽已要求中銀國際、中金、花旗、高盛及瑞銀華寶等投資銀行短期內提交上市方案,希望可以集資10億美元。
另外,雖然鋼鐵業備受宏觀調控影響,但據香港《文匯報》引述雲南省國資委副主任龍江稱,昆鋼股份最遲年底來港發售H股上市,而香港恒通資源集團則與昆鋼股份大股東昆鋼控股簽訂協議,投資1億元人民幣成為昆鋼股份的策略股東,恒通則獲昆鋼集團委任為唯一的海外鋼材貿易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