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 通才變專家

銀行家 通才變專家

蘇禮文加入銀行界已有33年。回顧歷史,他認為銀行業變化很大,行業從簡單到複雜,銀行家也從通才(generalist)變為專家(specialist)。
「70年代的銀行其實相當簡單,當時銀行產品和科技都較「古老」(antique),交易只靠打電報。
傳真機的出現,是很重大的進步,當然你也不曾想到有互聯網的出現,當時沒有電腦,沒有處理器,即使是影印機,都是令人嘖嘖稱奇的新設備」他說。
他續稱:「當時的資訊流通速度也較慢,要較長時間,訊息才可傳達世界……,還記得當時我在美國銀行的中東分行工作,總部在三藩市,相隔半個地球,所以任何資料傳遞,都要數天往來……;產品方面也簡單得多,當時我們不曾聽過衍生工具、對沖基金等目前耳熟能詳的詞語」。

一種貸款一種專業
他認為,「(70年代)是很好的時間,去好好的學習銀行的根本(fundamentalsofbanking),例如如何評定信貸質素好壞,如何分析經濟活動等……,當時銀行家是通才,現在是專家。目前銀行事務變得很複雜,每一種貸款,便要一種專家」。
「香港最大的轉變,像許多國家一樣,從生產為主的經濟,走向服務為主經濟,還有中產階層的冒起,令銀行業產生巨變,從簡單的存款至不同的投資理財產品,當然,銀行也面對不同金融服務機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