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團體綠色學生聯會近日向142家規定學生留校午膳的小學進行調查,結果發現72%受訪小學表示使用即棄飯盒。該環保團體建議政府應訂立強制指引,要求校方必須採用能提供可清洗再用飯盒的供應商。
環保團體義無反顧地提醒大家要珍惜和愛護大自然,當然值得我們尊敬。但恰巧因為環保人士只專注於以保護大自然為其所追求的唯一目標,致使他們的思維方式出現盲點。在環保人士眼中,人們是否環保是一個有或無的選擇(anall-or-nothingchoice)。在他們看來,設若甲出於環保理由放棄使用塑料瓶而改用玻璃瓶,但在另一場合,卻在權衡環保和其他考慮時,最終採用即棄飯盒而不選用環保飯盒,甲便不能被視為支持環保。可是同樣的問題,落在經濟學家手中的處理方法便不一樣。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世界,由於資源有限,而人慾無窮,因此任何的選擇都離不開代價。由於多了代價這一重考慮,經濟學家眼中的選擇,從來都不會是二分法這樣簡單,即要麼便環保到底,否則便不環保。由於環保需要成本,推行環保政策時經濟學家主要考慮環保所帶來的收益是否高於成本這一問題。只有經過成本效益分析,而其淨收益為正的環保項目,經濟學家才認為有效益而主張推行。故此在經濟學家看來,上述甲的行為可視作在經過成本效益分析下的理性選擇。
環保人士和一些評論家認為,若政府不強制學校採用環保飯盒,將會引致學生養成浪費和不環保的習慣。我們不同意這看法,原因是這樣做將令學生錯誤以為環保是免費午餐,毋須代價,對其日後成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比不環保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