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若未能準時呈交業績報告,後果可以是很嚴重的,按照現時規定,甚至會受到停牌的處分,直至公司交回業績報告為止。
很多投資者都混淆了會計師及核數師的職責,一般會把核數師當作會計師的一種。但實質上,他們的性質大有不同。公司因為要管理及稅務問題,本身要聘請會計去制訂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報表等。這些報表的作用,是讓管理人員及股東知道公司的財務與營運狀況,方便管理層制訂商業策略,以及讓股東決定繼續投資與否。
如果是主板上市公司的話,便要1年公布2次業績(創業板1年要4次),而公司財務報表便是要披露的資料之一。至於財務報表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用來報稅,政府所收的稅款,便基於這些資料。
按照有關法例,這些財務報表是要經專業審定,確保帳目的真確性,而核數師就是負責這項工作。核數師在國內叫做審計師,是法例認可的專業人士,主責審核公司帳目的真確性,以及是否符合有關會計準則的要求。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無論是用來報稅,又或者是呈交交易所作為公開公布,都要預先得到核數師的簽名作實。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業務,就是由公司(無論是上市或非上市)聘請,提供審計的服務,使到有關公司的帳目能夠符合法例的要求。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