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排斥問題 一年後運動自如<br>軟骨細胞培埴 改善關節痛

無排斥問題 一年後運動自如
軟骨細胞培埴 改善關節痛

【本報訊】愈來愈多人因膝蓋軟骨磨損引致膝痛,以往治療只會更換人工關節,但新加坡及瑞士醫學界進行軟骨細胞培植,只要在病人體內取出一粒米大小的軟骨組織,利用血液培植,一個月後可培植出自體軟骨細胞,再移植回體內,改善痛楚問題,一年後可如常做運動。 記者:梁洵瑜

在新加坡進行這種手術的島嶼運動醫學顧問兼鷹閣醫院醫療中心醫生陳如霖表示,不少人因為運動、甚至日常生活,也會出現軟骨組織磨損問題,以當地人口計算,就約有兩、三成人口有軟骨磨損,導致不同程度的關節痛楚;除了止痛、物理治療或更換人工關節外,現時也可以利用組織工程學技術,進行軟骨細胞培植治療。
陳如霖解釋,該方法是在病人的膝蓋上開一個很細的傷口,取出一百五十至三百毫米的的軟骨組織出來,即約一粒米的大小,再利用七十毫升的血液,在實驗室進行培植,經過一個月時間,即可以培植出軟骨細胞。

痛楚減少五成
接着把軟骨細胞移植回膝蓋內,軟骨會在病人自體內生長,約六至八周病人可以進行四頭肌運動,及一些負重練習,病人在一年後可以如常運動。該院已為二十八名病人進行手術,當中大部份是年輕人,因為運動導致軟骨磨損,手術後病人生長出來的軟骨長數厘米至超過十厘米,而最理想在六厘米至十六厘米不等。
該些病人在手術後,因為軟骨磨損的痛楚明顯減少約五成,痛楚指數由手術前的九分,在手術後痛楚指數下降至五分,減少痛楚可以令病人回復正常活動,甚至可以做回運動,但有一成至兩成手術病人,有機會出現軟骨過度生長問題,故需密切監察生長過程。

手術費九萬元
陳如霖強調,這種手術在瑞士經過二百多名病人進行臨床研究,九成人滿意效果,好處是只要兩個程序,即培植細胞及移植回體內,軟骨細胞來自病人自體,沒有排斥問題,而且軟骨的大小沒有限制,最重要是生長出來的軟骨堅固耐用。他表示,此手術的費用約要一萬八千新加坡元,即約九萬港元。
瑪麗醫院骨科顧問醫生潘德鄰表示,軟骨細胞培植在全球仍未普及,只有瑞士或新加坡等地進行手術,本港公立醫院未有這種手術,但有個別私家醫生或會提供治療,一般治療軟骨磨損是更換人工關節改善行動及痛楚。

陳如霖表示,一小支培植出來的軟骨細胞(圖),內裏已有過千萬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