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公布了較預期為溫和的消費物價數據後,美元再度受壓,歐元和英鎊更分別升抵1.2460和1.8753美元,分別改寫了逾4個月和5個月新高。
美國6月消費物價指數升幅為0.3%,僅及5月升幅的1半,而扣除了食品和能源後的核心指數更只有0.1%升幅,亦低於5月的0.2%。配合之前公布的生產物價數字,市場更加相信聯儲局缺乏急進地大幅加息的理據,短期內只會以「循序漸進」的步伐加息。
此外,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在7月升上96,較6月的95.6有微幅增長,亦紓緩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憂慮,尤其是上周初公布了疲軟的零售銷售數據後,市場曾擔憂消費者支出會疲軟。
另一導致美元受壓的因素,是與資金流動數字有關。
美國財政部數字顯示,5月投入美元資產的外資資金大幅減少至564億美元,創下自2003年10月以來的最小數額,較4月向下修訂後的760億美元更加不堪,而同月外資買入美國債券的淨資金亦由4月時的353億美元降至219億美元,美股更連續3個月出現賣超。數據重新挑起市場對美國如何填補龐大貿赤缺口的疑惑。
美元利淡因素未消失,再度受壓亦屬意料中事,暫時入市仍以高沽美元為主。
滙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