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派位機制如抽獎

升中派位機制如抽獎

上星期,升中統一派位放榜,八萬多名小六生戰戰兢兢地回到學校,接受命運的安排;據報,獲派首志願的比率高達六成一。能入讀心儀中學,當然令人興奮;心願未成的哭成淚人,亦可以理解。按常理,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應該很容易獲得名校垂青,能入讀心儀中學的比率,應比成績較遜的高;但香港的派位機制,由教育官僚操控,派位的先後次序,個人運程比成績重要,常理在教育官僚眼中是歪理,結果哭成淚人的小六學生,往往是名列前茅的高材生。

呂漢光

中一派位機制,簡單來說,是首先將全港小六學生按成績,分成三個派位組別,同一組別內的學生,則按隨機號碼的先後次序派位,一所優質小學的小六學生中,可以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學生,皆評定為第一組別。若該小學有二百名小六學生,而每名學生的選校名單大致相若,校內成績考取第一百四十名,與考取第一名的學生,在中一派位機制中,基本上沒有半點分別;結果考取第一百四十名的學生獲派第一志願,考取第一名的學生卻獲派第三志願。難怪乎許多家長、學生及老師,無法接受這種不合常理的派位制度。
目前的機制,只將全港學生分成三個派位組別,本質上,有非常濃厚的社會主義中大鍋飯的色彩,並與筆者不斷倡議(及政府只講不做)的「大市場、小政府」概念背道而馳。資助中學校長挑選學生的權力,亦極為有限,要提升選擇學生的權力,惟有走上直資之路。
另一方面,今年是第三年實施男女生混合一條隊派位,參加中一派位的男女生中,獲列入第一派位組別的男生比女生少四千六百人;但被列作第三派位組別的男生則比女生多約七千人。正如許多學者及校長指出,因為男生較遲熟,在小學階段女生表現較男生優勝;按統計,今年女生獲列為第一派位組別的比率是百分之四十,而男生的比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七;明顯地,男女生混合派位,對男生極為不利。一如所料,自三年前開始改以男女生混合派位後,中學出現中一男女生比例失衡的情況,將逐漸浮現,今年便有三十間學校有此情況;如無意外,較著名的資助男女英文中學,將逐漸陰盛陽衰,最壞的情況是變成女校男生,男女校已不是真正的男女校。

小一派位機制,同樣被教育官僚操控,資助小學的校長,只可按機制接收政府編派的學生,要逃離教育官僚的魔掌,惟有變成直資或私立小學。
自古以來,因材施教是教育界的金科玉律,將成績相若學生集中在同一所學校,對教與學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為甚麼教育官僚要倒行逆施,強把不同能力的學生,隨機派往不同學校?力有不逮的學生被派往競爭激烈的名校,對學校及學生來說皆是負擔;高材生被派往中等學校,學習進度無可奈何地被拖慢。這樣的機制對提升教育質素有甚麼好處?
公平原則並不等同每事皆以抽獎方式來解決,教育官僚經常假借公平原則,推行派位機制的改革,最終小一及中一派位機制變成抽獎遊戲,每所學校內學生成績的差異,被人為地拉闊,老師及學生皆是受害者。政府推出的所有教育改革,原意是提升教與學的質素,結果事與願違,每次皆無法取得成果。教育官僚的魔掌無遠弗屆,教育界早已民不聊生。要自以為是的教育官僚把他們的魔掌拿走、大徹大悟,實在談何容易。
……………………………………………………
作者為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