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的「質感」 - 李碧華

模型的「質感」 - 李碧華

早前美術和道具部試製模型,都拎來給我過目一下。便拈起,檢視「質感」。電影中需要的嬰胎模型有幾款:︱︱三個月大的,眼睛像兩個小黑點,兩三吋長,帶着血迹和黏稠胎衣,魚腸一樣癱軟的,手指一拈應搖搖欲墜。若已長至五個月,便成形,有小手小腳耳朵眼睛,還有臍帶和胎盤,這時的嬰胎血管粉紅粉紅,外面有一層胎脂裹着,靜靜地踡曲稚嫩的身子,像一頭小貓。足月的就一切都齊全了。
因為寫《餃子》的劇本,除了採訪之外,還見過、摸過。人工流產實況當然要看,網上外國短片更殘酷。S拍得一嬰胎紀錄片,一關機下樓,眼淚不由自主淌下來。這片子我托C燒碟,太核突太恐怖了,看了會影響「人生樂趣」,難怪被迫負責工程的男生一直對我仇視。
不管是國家政策或個人決定,那些被生生打掉,剝奪「活着」權利的嬰胎,都是無助又無辜的。我覺得不忍。
為了工作,追求逼真,才一個一個細察。有些太硬,沒質感,有些顏色太深,好假。我會說:「小黑點分得開些。」、「太紅了,應是深橘子色。加20%黃吧。」、「小腳不是撐出來的。」、「用甚麼做?軟膠?蒟蒻?啫喱是否可軟些?有不溶的啫喱嗎?」……都幾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