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800外國新藥找中國人試食

年逾800外國新藥找中國人試食

外國藥廠近年湧往中國投資,令中國變成全球最大的新藥臨床試驗基地,每年有多達八百種新藥在內地進行人體試驗,既便宜,試藥的人又多,因而造就了一個「以身試藥」賺錢的新興行業,單單在北京,估計至少有一萬人甘心做「白老鼠」,以試藥維生。 中國專題組

北京《經濟》月刊引述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有六千三百多家醫藥企業,有外資背景的企業達二千家。在中國投資的外國藥廠,除覬覦內地龐大的藥品銷售市場外,還將中國視為全球最大、成本最低的新藥臨床試驗基地,而且中國貧民體內沒有其他藥物成份。雖然中國法例規定,任何藥物只要涉及人體試驗,均要國家藥監局批准,但很多外國藥廠都藉着與國內醫療機構或醫院,進行研究合作或交流,繞過正常渠道進行新藥試驗。

逾萬人以白老鼠為業
專家估計,每年至少有八百種新藥在中國進行人體試驗,平均每種藥要三十名身強體健的人試藥,直接參與的便多達數萬人,當中還未計算未經批准而私自進行的項目。專替藥廠、醫療機構試新藥的新興行業應運而生。目前,北京試藥人規模龐大,組織嚴密,估計達一萬多人,除部份接受新藥治療的病人外,很多都是身體健康的正常人。
過往,很多外國藥廠都喜歡與大學的醫學院合作,在校園招募大學生試藥,近年卻有不少下崗、失業人士變成全職的「試藥人」,甚至有「中介」公司專門招攬民眾為醫院試藥,每次試藥最少可得五百元。

入院數周可賺二千元
三十歲的盧敏四年前開始替一家醫學研究所測試新藥,之後便投入這個「行業」。盧敏表示,每次試藥都必須整天呆在病房內,不能吸煙、喝酒、喝咖啡,也不能隨意離開。第一次試藥時,他只感到眩暈、嘔吐、口乾、失眠,躺在病床上接受醫生量血壓、抽血,幾星期後出院,便賺了二千元報酬。自此,盧敏經常主動聯絡醫院,找試藥的「工作」。而醫院在試藥時找不到合適對象,特別是一些藥性較猛烈的新藥,都會找像盧敏這種有過臨床試藥經驗的職業「試藥人」。
據了解,目前內地仍未有特定法規,保障替藥廠試藥的人士權益,許多臨床試驗也只是靠「口頭協議」來約束雙方,即使簽定《知情同意書》,出了事也無法索償,過去就發生多宗試藥致死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