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增長放緩至9.6%<br>宏觀調控見成效

內地增長放緩至9.6%
宏觀調控見成效

【本報訊】內地宏觀經濟調控取得成效。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第2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9.6%,低於市場預期的10%,上半年經濟增長為9.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指出,上半年經濟增長勢頭良好,但仍有部份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仍偏高。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緩至22.7%;上半年則為28.6%。

固定資產投資升勢減弱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公布,內地04年上半年本地生產總值約5.8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鄭京平不肯正面回應現時經濟是否過熱,只再三強調中國經濟「確是沒有出現大起落」,整體仍能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不過,鄭京平承認,鋼鐵及水泥等宏調重點控制行業,上半年投資增長速度仍屬偏高,相信要一段時間才可成功降溫。他又不認同宏調令中國經濟轉向收縮,重申宏調只是對一些不穩定及不健康的因素作出抑制,但他並無說明宏調還要實行多久。
鄭京平又指出,雖然第2季度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增幅為4.4%,單是6月升幅約5%,但他個人認為,並不是由貨幣政策導致,再者消費物價指數上半年上升,並不代表下半年將維持增長。
早前有評論指通脹率若超過5%的「警戒線」,人民銀行就具備加息的條件。鄭京平解釋,6月份通脹率達5%,並不代表今後7月、8月、9月形成通脹加劇的趨勢,主要是去年同期受沙士影響,令對比基數較細。
國家信息中心分析師預計,今年消費物價指數增幅將不超過4%,主要原因是較早前引致物價上漲的糧食短缺可望紓緩、90%以上產品供應將達致基本平衡,以及能源與原材料價格上升速度正在放緩。

通脹達5%未必加息
對於中國上半年整體經濟表現,瑞銀華寶經濟分析師認為,有關數據反映宏調成功,亦證明一系列政策方向正確。不過,他認為宏調仍會繼續,因為對中國來說,9.7%仍屬偏高水平。
摩根大通經濟分析師則認為,第2季經濟增長幅度放慢,可給予中央銀行暫不加息的理據,尤其是美國今年8月加息後,中國加息壓力將增加。荷銀證券經濟分析師指出,從數據來看,近期市場對宏調的反應仍略嫌敏感,有關情況將影響與中國相關企業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