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講法話香港人最愛的運動:打麻雀,是起源於因為當年鄭和下西洋要長期在海上航行,為免士兵生活太單調而創造出來的一種消閒遊戲,因此麻雀中的牌大多與航海有關。「紅中」代表太陽;「白板」代表白晝;「發」代表出發;當時出海最重要是風向,所以有「東南西北」四風向牌;「一至九萬」代表航程里數;「一至九索」代表桅杆繩索的序號;當時是用竹筒裝淡水的,所以就有「一至九筒」;長年在海上的思鄉士兵,當然最想見到「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季花。雖然不知是否真確,但確實非常有趣。
新香港市民也因生活無力而發展出一種和麻雀很似的消閒遊戲。「紅中」,唔使換,正好代表我們的太陽,紅紅的中央;「白板」換成「撞板」,唔使解釋;「發」也不用換,但意思是代表人人也想的發財;風向牌換成今天因不同的風向而出現的「保皇、反對、中間、騎牆」;「一至九萬」換成「十萬至九十萬」,代表上街遊行的人數;「索子」換成「刀子」,代表我們頭上的幾把刀;「筒子」換成最影響經濟的「厘子」,一厘兩厘三厘;四季花換成新香港市民最常見到的四個場面:「做錯、死撐、道歉、下台」。
打麻雀的原名是打「麻吊」,意即用百多張密麻麻的竹子吊片玩樂;現在我們的新遊戲則可叫作打「鹽吊」,意即幾年來密麻麻的大小事,令我們市民吊鹽水吊足幾年,須用此遊戲消消怒氣。
遊戲如果好玩,讀者不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