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潛艇10日 學太空生活<br>海底模擬探火星

居潛艇10日 學太空生活
海底模擬探火星

太空人到外太空探索,首要條件就是能在極端環境下生活。為此,美國太空總署(NASA)四名太空人周一開始,在佛羅里達州附近的海底受訓,借助海中近似月球或火星的環境,學習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並為新儀器進行測試,為探索火星及其他星球作準備。

這個名叫「美國太空總署極端環境任務行動」(NEEMO)的模擬訓練,為期十天,地點位於佛州基拉戈五點五公里外的二十七米深海底,以外形像黃色潛艇的海底實驗室「水瓶座」(Aquarius)為基地。
重八十五噸的「水瓶座」有電腦與基拉戈的陸上基地連接,空氣由連接着「維生浮標」的管纜提供;實驗室設有浴室和洗手間,也有微波爐和冰箱。「維生浮標」就停泊在實驗室對上的海面,載有壓縮器與發電機,以及警告漁民遠離的標語牌。

「要像太空漫步手眼並用」
四名太空人由本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在海底受訓。這十天內,他們會與兩名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的技術員一同住在「水瓶座」,進行實驗和測試儀器。
這次任務的指揮官赫林頓表示,水底是個測試太空任務儀器的好地方,在水中執行任務與在太空中有不少相似之處。他說:「我們要在限定時間內將工作做好,情況和在太空生活一樣。太空人在水中要小心自己的位置,也要處理很多工具,要像太空漫步時一樣手眼並用。」

返回水面前須減壓17小時
由於太空人受訓期間長時間在水底工作,因此返回水面前時,需要在「水瓶座」內減壓十七小時,將壓力慢慢調節回與地面時一樣,否則太空人生命會有危險。其中一名參加訓練的太空人惠洛克說:「若出了甚麼問題,我們要自己解決,因為我們不能立即返回水面,這就是極端環境。此情況與在月球或火星時類似。」
不過,水底和太空當然也有不同之處。在水中工作時,太空人要穿上潛水衣和佩戴潛水儀器,在太空時卻要穿太空衣;在「水瓶座」內工作也不會像在太空時般因無重而浮起。在海底生活並不容易,但所有受訓的太空人都認同,海底景色與太空景色一樣美麗。太空人拉特利說:「這是完美的睡覺環境,當你望出窗外,就可看到魚兒在游來游去。」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