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己力量說不

以一己力量說不

毛孟靜

一個社會需要名嘴,其實是悲哀的。名嘴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這個社會的政治與傳媒都已出現失衡,政界唯唯諾諾,媒介哼哼唧唧。人民對不公的憤懣,只能靠與空氣中shock-jock式的敢言人物互動,聲大夾惡地為他們宣洩。

既然政府權勢那邊擺明「有佢講冇你講」,人民聲音這一邊唯有也擺出一副「有我講冇你講」,一齊扭曲,才可以把社會氣氛回復平衡。於是,曾經一度,有過甚麼「傳媒治港」的慨歎,卻原來只是一場滑稽的誤會,說來說去針對的,不過是「一報一刊兩支咪」。
是否就是說,一報一刊兩支咪以外的媒體,就都「公正持平講真話」?嘿嘿。新聞界中人,尤其是報界中人,請擁抱良知講真話,除了那一至兩個餘下招牌,有哪份報紙在這一年下來,不見社論轉軚,報道扭曲,那急於討好權貴的版面嘴臉,迹近猴急。
由鄭經翰帶起的名嘴潮,以西方傳統廣播新聞學來看,是離經叛道的:不講平衡,甚至不講禮貌。但人民耳朵通透:講甚麼人工化的平衡,說甚麼虛偽極的禮貌,大是大非大道理確是在「鄭大班」這邊,聽得痛快淋漓,拍記大腿就是。

同樣地,由《蘋果日報》帶起的「鼓吹式新聞學」(AdvocacyJournalism),由社論式的報道標題,到在大遊行中提供示威海報,也不會入英美學院新聞派系的法眼。但在香港「大石砸死蟹」的政治氣氛中,自覺是蟹的讀者看得興高采烈,拍記大腿,心情同上。
由董建華帶起的扭曲文化及反智政治,回歸以來已在這個政府架構中落地生根,拔不掉。
這一年的七一遊行,又有五十三萬人上街,民主派着董再向中央打報告也好打電話也好,就再陳述港人的普選訴求。董答:「我無權要求人大修改決定」,激得吳靄儀、余若薇等幾乎拍枱,說「現在不是跟你講你的『權』,說的是你的『責』。」
董建華繼續呼籲,「希望民主派參與由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率領的政制發展專責小組諮詢工作……」。卻是,民主派議員老早在大遊行後一日,已詢問曾蔭權會否向中央反映港人意願,以求重新審視○七、○八年普選的可能性,曾竟答,七一當日「發生的每一件事、每一幕,中央政府已即時收到,不用我們去特別解釋。」

依此說來,一切既然如此一目了然,「香港係通訊自由嘅」,那甚麼諮詢小組也不必諮詢了,還花公帑幹嘛。一國兩制終於只得一國,高度自治云,只去到董、曾的上述層次。
「『港人治港』是不足夠的,我們要『港人民主治港』。……我們一定要在《基本法》中,突出和落實『高度自治』,將國防和外交之外的內部行政權力,放在港人政府手上。事實上,目前爭論最大的政制問題,也只有港人政府真有權力的基礎之上,才有意義,……只有透過『港人民主治港』,才能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除此之外,並無他途。」
這番正氣凜然的文字,撮自一篇標題〈我為何堅持「港人民主治港」〉的文章,登在《信報》,時為八八年。
作者「艾凡」,今名劉迺強。悠悠十六年。
人,當然有變心的權利。但當很多的政治人根本無心為人民服務,當很多的媒介人也不真心監察政府,不說真話,人民惟有學會自我醒覺,以一己口袋的市場力量,向擦鞋媒體說不;更要以一己的選票,向不堪的政治人說不。
……………………………………………………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文章隔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