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填區七年後將飽和<br>港府研究劃一按量徵垃圾費

堆填區七年後將飽和
港府研究劃一按量徵垃圾費

【本報訊】政府每年花費十五億元,將數以千噸計垃圾運往堆填區,若找不到其他新處理方法,未來三十年便要將相等於二十四個維園面積的土地改為堆填區。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昨發表首份諮詢文件,建議劃一徵收垃圾費或按量收費,減少市民製造垃圾。有環保組織歡迎污者自付建議,但反對焚化方式處理垃圾,免加劇溫室效應。 記者:馮永堅

為免香港成為「垃圾港」,以及減少用煤發電所引起的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昨發表名為「為我們的未來作出抉擇」的諮詢文件,並以固體廢物管理、可再生能源及都市生活空間為題諮詢市民。委員會待十一月諮詢期完結後會整合各方意見,最快今年底提交建議予政府。

建議高溫處理垃圾
固體廢物管理支援小組召集人黎廣德表示,政府可考慮按物業差餉值若干的百分比劃一徵收垃圾費,以收回處理垃圾成本;亦可研究以污者自付原則,令市民減少製造廢物。除了收費外,文件亦建議用高科技高溫處理垃圾,此舉能減少廢物體積,助紓緩堆填區壓力。
黎廣德表示,根據南韓及台灣徵收垃圾費經驗,其垃圾數量分別大跌三成及七成。他估計,本港堆填區在七至十一年後會飽和,因此問題有迫切性。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宇輝贊成政府徵收垃圾費,認為能減少本港垃圾數量。不過,綠色和平反對政府以高溫處理垃圾,並指任何焚燒垃圾過程都會釋出如二噁英、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和污染物。市民可透過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網頁:www.susdev.org.hk 發表意見。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昨發表首份諮詢文件,曾蔭權(中)是該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