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網上曾經流傳,用舊膠樽裝水會分解致癌物質,危害健康。消費者委員會並未就此進行化驗,但根據外地調查,此說法並不真確。
網上以電郵形式流傳的驚人發現言之鑿鑿,指膠樽含有一種名為乙基己基胺或己二酸二辛酯(DEHA)的致癌物質,第一次使用沒有問題,但若循環再用,則致癌物會在清洗及翻用的過程中與食水溶解在一起,繼而進入人體。消委會最新一期《選擇》澄清這個由網民創作出來的理論,認為膠樽可以安全再用。
消委會引述澳洲新西蘭食品及標準管理局資料指出,己二酸二辛酯的英文名稱DEHA正確全寫是Di-2-ethylhexyl-adipate,與網上傳聞所說有別,而DEHA不是致癌物質。國際癌病研究機構把它歸類為第三組物質,即「不能分類為人類致癌物」。
消委會稱,常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水樽不太可能釋出DEHA,DEHA作用是提高塑膠產品的可塑性,例如保鮮紙柔軟及黏貼,膠水樽根本毋須使用DEHA。
但消委會仍提示市民,再用膠水樽時,必須在每次裝水前洗淨及晾乾,以防細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