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政壇不倒翁

董建華政壇不倒翁

林本利

不少人都說特首董建華不懂政治,放棄從商出任特首後,表現可說乏善足陳。唯一可取的,就是他為人敦厚,不為私利,是個絕頂一流的好波士。
筆者認為上述一般人的看法,全屬錯覺。從過去七年的表現來看,董生在政治上其實是個高手,出任特首後家族生意高速增長,自己則在政壇上屹立不倒。
首先要說的就是董生的政治魅力,他九七年上台後,成功吸引差不多全體高層公務員留任,只有當時的保安司黎慶寧不識抬舉,拒絕過渡九七,情願提早退休流放澳洲。
高層公務員不但願意留任,追隨董生,還竭盡所能替他執行政策,絕不敷衍了事。從早期的八萬五房屋政策、母語教學、數碼港計劃、廸士尼樂園、創新科技政策、申辦亞運、專上學位大躍進,到近年的二十三條立法、打救地產商及校本條例,高層公務員和現任局長都鞠躬盡瘁,拚命要完成董生交託的任務。

倘若董生缺乏政治魅力,當日醫管局總監楊永強又怎會願意放下五百萬年薪的工作,出任局長,為他效命;前財政司司長甚至放棄二千萬年薪的私人銀行工作,大幅減薪八成也要加入政府。前大法官及執業律師,亦紛紛投靠董生,出任平機會主席和律政司司長。
董生不但成功吸引公營和私營機構的優秀人才,放下高薪厚職和尊貴身份,為特區政府工作;每逢政策出現大問題時,各高層公職人員都樂意承擔責任,絕不會將責任推卸給董生。
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請辭時,依然展露燦爛笑容,還與董生「擁抱」;前房委會主席王䓪鳴下台時,亦沒有將短樁問題歸咎八萬五政策;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也獨力為不起訴胡仙負責,不把董生與胡仙家族的關係牽涉在內。民調風波導致港大校長和副校長辭職,路祥安被指缺乏誠信,依然沒有人會說董生干預民調。唯一被迫下台而覺得被人出賣的,恐怕只有前大法官王見秋。
去年七一大遊行後,葉劉淑儀因硬銷二十三條,梁錦松因偷步買車而下台,董生依然可以屹立不倒。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因不支持政府如期為二十三條立法,辭去行政會議席。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因為支持立法,在區議會選舉失票,被迫辭去主席一職。

最近立法會公開沙士調查報告,楊永強局長和醫管局主席梁智鴻先後下台,以體現問責精神,而董生不但可以置身事外,毋須上立法會宣誓作供,還被點名稱讚處理疫情反應迅速、行動果斷,毋須為疫情最初十多天不斷擴散而負責。這又再一次證明董生推出的高官問責制十分成功,有助提升自己的民望。怪不得他把政制檢討的重任交給其他官員,令他們民望下降,拉近與他們的距離。
在董生「英明」的領導下,公共房屋及醫療政策的最高負責人相繼下台,香港最高學府的校長和副校長亦要請辭;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長先後離任,兩個主要政黨的黨魁又先後請辭,另外還有保安局局長和前大法官。行政、立法和司法的重要人物都相繼請辭。
其實過去七年被迫提早退休或請辭的,又何止上述十多人。但任何人都可有可無,只有董生是不能替代的,可算是政壇不倒翁。這又難怪今年七一大遊行,只餘下兩成人是要求董生下台。隨着其他問責高官的民望不斷下滑及倒台,要求董生下台的聲音又愈來愈細,到○七年董生任期屆滿時,市民給他四十多分的評分,相信已足夠讓他的民望名列前茅。
……………………………………………………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文章逢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