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統籌局為學生領袖舉辦「香港領袖生獎勵計劃:國情教育課程」,日前一百八十名香港中學領袖生在北京舉行開班儀式。香港有電視台訪問其中兩名香港領袖生,一人說,她生長在香港,對許多事情都有較為穩定的看法,另一人說,與內地學生交流是相互的,不是單方面地「接受教育」。
另外,由民建聯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回歸後加深了對國家的認識,但有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政府在愛國教育的工作方面不及格。
民建聯因此建議,在中小學要增加愛國教育內容。教統局的「國情教育課程」,也是要加強愛國教育。實際上,中共領導人一直認為,香港人爭民主,源自於港英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意識形態:崇尚西方價值觀,對中國缺乏民族感情,對中共不信任。因此,加強愛國教育也就成為應有之義了。
愛國意識,若能透過「教育」而產生,那麼中共建國五十多年都在進行愛國教育,就不會製造出那麼多的貪官污吏,那麼多的假藥、假酒、有毒食品等等了,更不會有「黃禍」似的人潮以合法、非法的手段要移民國外了。
倘若進行的是真正的愛國教育,那麼數一數中國歷史上所有的愛國者,哪一個不是受盡當權者排斥、打壓的人士?古代的屈原、岳飛、文天祥、林則徐,現代的孫中山、魯迅,都受到當權者的壓抑,他們都是在祖國遭到苦難的時候,表現出他們愛國愛民情操的。自古至今,何嘗有過一個被公認的愛國者,是受當權者賞識,並從當權者手上撈取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若愛國教育、國情教育,是讓學生們認識,現在的人大常委、政協委員就是他們的「愛國」榜樣,那就難怪香港的領袖生說,她自己有穩定的看法,以及不會單方面地「接受教育」了。他們真不愧為香港的領袖生。
中共五十多年的愛國教育,產生了一條畸形曲線:最被中共當局認為愛國(即愛黨)的人,是每次到內地都受到刻意安排的接待及去參觀訪問一些重點項目的人,比如董伯這類人;與內地社會有點親友聯繫的華僑,他們仍「愛國」,但程度已差些了;與內地有廣泛聯繫的香港人,了解更多實情,就很難「愛國」;至於內地的老百姓,真不知道誰還會「愛國」?不過,最「不愛國」的,則是接近中共領導層的人,如參與黨政高層運作的,為中央領導人服務的,他們儘管嘴裏還會說,但私下不會再相信任何愛國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