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情緒病患者往往都是以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香港大學的研究則發現,認知治療可有效治療抑鬱症及社會焦慮症等情緒病,而且只要十多節的療程已可見效。
港大社會科學學院找來五十名有情緒困擾的病人,接受八至十節的認知治療療程。認知治療師在每節療程中,引導患者認識自己的「思想陷阱」,如經常將所有問題「攬晒上身」,以及「思想教條化」,即一些人深信自己的不現實規條。
結果發現,患者在接受認知治療後,患有嚴重程度情緒困擾的人數,由二十五人大幅減至只有四人;轉為持正面情緒患者增加九成七。
二十四歲的劉小姐在兩、三年前起受到婚姻及工作問題困擾,患上抑鬱症,「我唔願出街,有人提起唔開心就即刻喊,重成日懷疑身邊嘅人。」她雖然一直接受心理醫生的藥物治療及社工的輔導,但病情未見好轉,更曾想過自殺。她後來接受認知治療,短短三個月內病情已有好轉,「我𠵱家識得諗,就算人哋唔鍾意我,睇唔起我,由得佢囉!」
港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富強稱,中國人特別多「思想陷阱」,如將事情絕對化,非黑即白,或常把問題「自己攬上身」,因此認知治療特別適合中國人。他又說,認知治療的成本較其他治療為低,該院以十六萬元在一年內成功為五十人解決情緒問題。該院正向私人機構申請九十萬元撥款,培訓多十六名認知治療師,計劃兩年內服務八百至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