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股證可算是目前散戶市場上最普及的投資產品之一,在過去半年成交熱烈,近日更持續佔據大市總成交接近18%左右,發行數目亦創下近年新高。目前市場有超過800種不同條款的認股證讓投資者選擇,預計這股熱潮仍可延續至下半年。
認股證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其「刀仔鋸大樹」的槓桿特性,即投資者只需付出正股股價的一小部份,便能間接地控制正股,並有效地賺取回報。坊間普遍認定窩輪是風險極高的投機產品,未免以偏概全。事實上,認股證除了讓投資者作槓桿買賣外,富經驗的投資者亦可利用窩輪的其他特性來增加投資彈性。
投資者若相信正股已處升浪末段,應如何利用認股證增加勝算?以此情況來看,由於股價已有一定升幅,再追入的策略未必可取,此時,投資者或可考慮候高購入認沽證,以迎接股價可能出現調整的機會。但對於股份投資者來說,若他們在升浪末段已賺取不俗的帳面盈利,接着面對的難題可能是應否沽貨套利,因為一旦沽貨離場後股價繼續上升,他們將會錯失進一步獲利的機會,反之,若選擇繼續持貨,便有可能因股價調整而影響回報。
在此情況下,較可取的其中一種做法是先沽售正股,再以部份資金購入相關認購證。這樣做的好處,是投資者既可鎖定大部份盈利,同時也可繼續把握正股上升帶來的機會,誠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亦多為富經驗的投資者所採用。
投資者若選定上述策略,那麼應選擇價內抑或價外認股證?
筆者認為這要視乎個別投資者對後市的看法,因為價內與價外認股證其實各有長短——價外認股證的投資成本較低,但價格較為波動,受時間值及其他變數的影響也較大;價內認股證的對沖值較高,一般較能緊貼正股走勢,時間值及引伸波幅帶來的影響較低,即使市況牛皮,也可持貨觀望一段時間,但缺點是價格普遍較高(內在值高),令整體成本上升。
假設某投資者持有4000股滙豐控股(005),但認定正股在短期內上升空間有限,故希望套回現金,並保持從股價上升中獲利的機會及收取紅利回報的話,他可考慮以下策略:
1.沽出4000股滙控股份,先收取$462,000(4,000股×$115.5);
2.買入4000股滙控盈息認股證(條款為對沖值0.9+兌換比率1),付出$165,600(4,000股×$41.4)。
最終,投資者可透過此策略套現近30萬元。
倘若投資者看淡正股的短期表現,除了可選擇直接在市場沽空正股外,也可考慮以相關認沽證作為另類的投資部署,兩者雖同為看淡市況的投資產品,但投資特性卻不盡相同。
目前,股票及認股證只可買入,不可隨意沽空,有意沽空的人士,可透過特定的中介人辦理。事實上,沽空正股的優點之一,是概念簡單易明,更可以避免持有認沽證帶來的時間值流逝問題,但涉及的手續程序則遠較投資認沽證繁複。此外,投資者一旦沽空即將除淨派息的股份,便可能需要負責繳付有關股息。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