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李顯龍當不了兩岸調停人 - 盧峯

蘋論:李顯龍當不了兩岸調停人 - 盧峯

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先生這次到台灣「私人訪問」,有不少人憧憬他會作為兩岸的傳話人,甚至像他父親李光耀先生那樣,扮演兩岸調停人的角色,促進兩岸政府直接會談。在兩岸關係長期處於僵局的情況下,當然有不少人希望有第三者可以協助打破僵局,但是我們認為現時的兩岸關係及國際形勢已跟九十年代中期時大大不同,要重建「汪辜會談」這樣的溝通模式固然沒有可能,而新加坡及李顯龍先生也沒有能力及條件再充當兩岸的調停人。
九十年代初期,兩岸領導層都有改善關係的意願,雙方所欠的只是一個可信可靠的中間人拉線,讓雙方可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尷尬及誤會;而李光耀先生由於跟北京高層及台灣國民黨高層都有深厚的個人關係,又沒有傾向任何一方;對兩岸政府而言,李光耀先生自然可以成為忠實的傳話人。可在台灣政權變天後、在陳水扁先生主政後,兩岸關係迅速變化,不但在事務性合作上毫無進展,兩岸甚至連改善關係的意願也大為減弱,北京政府對陳水扁政府的疑心及戒心更是一天比一天濃厚。在兩岸政府均沒有意願改善關係的情況下,兩岸有甚麼需要再找調停人呢?更何況李顯龍先生跟兩岸政府高層特別是北京政府新領導層的關係不算深厚,更沒有長期接觸溝通的背景,他有甚麼條件像他的父親李光耀先生那樣替北京傳話呢?
目前來說,真正有實力、有條件充當兩岸調停人的只有美國,因為只有美國才可以促使兩岸政府改變僵硬的立場、因為只有美國才有各種誘因包括外交、軍事、經濟促使兩岸政府減低敵對狀態,只可惜今年是大選年,再加上美國陷於伊拉克的泥沼中未能脫身,相信美國政府短期內也不可能充當兩岸的調停人。
我們認為,這一回李顯龍先生到台灣訪問的主要目標是要探台灣政府的底、是要探兩岸關係的底。事實上兩岸關係不斷惡化已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也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對於新加坡及東盟各國來說,兩岸關係惡化並逐步走向衝突不但令他們左右為難,更會令區內的經濟發展、區內的安定蒙上陰影。為了更清楚了解台灣各界對兩岸關係的看法、為了更有效評估局勢、為了更準確預計兩岸衝突的風險,新加坡及東盟各國當然有需要直接接觸兩岸政府高層,而李顯龍先生則成了他們的代表。因此,我們認為李顯龍先生今次「私人訪問」台灣並不是一次調停之旅,而是一次「探底之旅」。
(圖)李顯龍到台灣,是為探台灣政府和兩岸關係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