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的沉淪 - 吳靄儀

學術的沉淪 - 吳靄儀

打破精英名校,香港只是拾人牙慧。《WhoRunsThisPlace?》作者AnthonySampson冷眼看英國過去四十年變遷,看到打擊公學名校、劍橋牛津的政策,他認為政府政策十分奏效,果然把名校拉下了不少,但同時造成的後果,就是學術界的獨立精神和地位也隨着褪色。他說,“ThedeclineofacademicindependenceinBritainwasalossnotonlytoacademia,buttothegovernmentandthecountry.”學界的獨立精神頹敗,不只是學術界的損失,而是政府及國家的損失。
森普生環顧今日英倫,重大問題重重,政壇、傳媒忙着點火救火,都只顧目前,商業社會有商業社會的壓力,慣性短視,當前最需要的就是超越這些短期憂慮的人,以遠大的新思維,提出新見解,為整個社會時代找出新方向,本來學術中人是最理想的旁觀者,最有資格作清醒的批判,提出另類觀點,有眼光有資歷的公務員,總是視博學多才的學者作為第一的諮詢對象,但現在不同了,失去獨立精神失去自信心的學術界仰人鼻息都來不及,哪還能扮演這個批判者的角色?
所以面對沉淪的時代,消極抗拒已不足夠,教育界及學術界必須發憤圖強,積極制訂有效的策略,重新恢復獨立自主的舊觀。英國的公學以倍數提高學費,大學紛紛加強外展籌款的組織,去年工黨提出的提高大學收費法案,就是大學堅持要通過的法例。香港人也要醒來了。小政府,低稅制,重視非政府包辦的教育的人把錢留着直接捐給自己支持的辦學機構,包括大學,而辦學機構和大學就索性直接向市民交代,直接從市民手中獲得經費,何必讓這個政府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