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人愛吃的炭燒燒味和燒烤食物,原來隱藏着令人致癌的危機。食物環境衞生署的研究發現,以炭燒方法烹煮食物,所產生的有機化學物質「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簡稱(PAHs)可能令人患上癌症,尤其是食用炭燒燒味的皮及脂肪部份。至於進食以氣體爐燒烤或電爐烘焗的豬肉乾及牛肉乾等,也會令人攝取更多PAHs,增加患癌風險,食環署呼籲市民「少食為妙」。 記者:陳倩雯、蔡朗清、吳凱儀
食環署於去年十二月在市面收集了六十個燒味及肉乾樣本,包括燒肉、燒鴨、叉燒、牛肉乾及豬肉乾等,化驗食物經過炭爐燒烤、氣體爐燒烤及電爐燒烤或烘焗後所含的PAHs含量。食環署人員選擇了十五種PAHs進行分析,其中三種PAHs是可能是致癌物質,該三種PAHs分別是「苯并[a]
結果發現,以炭爐燒烤會產生較多PAHs。每公斤炭燒燒味中,十五種PAHs的總含量介乎四十八點六至一百四十四點七微克,遠遠超過水煮豬肉及鴨肉的PAHs總含量一點三至一點九微克,達三十多至七十多倍;這些炭燒燒味同時被驗出含有三種可能令人類患癌的PAHs,當中以炭燒燒肉及炭燒燒鴨的「皮和脂肪」部份所含有的可能致癌PAHs含量最高。
至於氣體爐燒烤及電爐烘焗烹煮的燒味,PAHs總含量則由五點一至十點四不等,而且兩種方法烹煮的燒味均沒有含有三種可能令人患癌的物質。
研究又發現,無論以氣體爐燒烤方法,或以電爐燒烤方法製成的肉乾,所含的PAHs總含量相對較高,每公斤分別含一百三十八點六微克及八十二點五微克;兩種方法烹煮的肉乾均含有兩種可能致癌物質,但含量不高。
有市民得悉進食燒烤食物、燒味及肉乾可能致癌後,均表示感到擔心,會減少食用;但也有市民不表憂慮。以炭燒燒味聞名的中式食肆「食棧」,店主陳先生強調,昨日生意額即時受到影響,全日也未能售出一隻燒豬;燒鵝也乏人問津,售出數目由平時的四、五十隻,大幅下跌九成至只有四、五隻。
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何玉賢解釋,PAHs被認為是在煮食燃料未被充份燃燒,或高溫烹煮食物時,食物內的脂肪被分解所形成。國際間並無認可的PAHs安全攝入標準,但由於有些PAHs可能含有基因毒性,會破壞遺傳物質,「就算食得幾少,都有可能致癌」,所以勸喻市民盡量減低攝入PAHs的份量,「餐餐睇電視都𡁻肉乾,PAHs攝取量就多,嗰啲人就相對較高危。」
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高級講師曹宏威認為,研究結果只顯示出致癌的其中一個原因,呼籲市民毋須過份擔心,「好多食物燃燒時都有PAHs產生。如果唔係日日食,問題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