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統一派位對一臉稚氣的小六學生來說,畢竟太沉重。當八成人獲派首三個志願時,部份小六生因為派位結果欠理想而淚流滿臉。有小六男生更因被派到第三十個志願以外的中學,與媽媽即場哭泣;又有小六生雖獲派第三志願學校,但因父母不愛中文中學,結果也要隨大伙兒到傳統英中名校「叩門」,有家長指摘董建華推行母語政策,扼殺了學生的選擇權。 記者:譚暉、張嘉雯、林社炳、勞康言
昨天以前,張太做夢也沒想過讀油蔴地天主教小學的兒子,會被派往三十個選擇以外的學校,事前連「叩門策略」都沒有準備。得知噩耗後,兒子因心情受創而斷斷續續哭了逾半小時,需要旁人不斷安慰,而張太也哽咽着說,「好唔開心囉……會排隊(叩門)……問吓老師點,個心好亂呀。」她相信是兒子「運氣唔夠」而導致派位結果很差。
張太後來帶同兒子往見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校長蔡楷俊,請求校長寫推薦信,以便兒子可以到區內的聖芳濟書院及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叩門」,並展開風塵僕僕的一天。
同校的小六生何同學,昨日得知派位結果後一直用書包掩面,不讓別人看見他通紅的雙眼。何先生說,兒子因為沒有同學一起升到同一中學,整個早上心情激動,「今日已經喊咗成個鐘頭!」
蔡楷俊表示,學生派位結果不理想,可能是選校策略運用不得宜所致,「始終機制嘅嘢都係講運氣,有啲(學生)考第百幾名,都派到華仁。」他又鼓勵,家長應與孩子共同進退,在轉校前要先諮詢孩子的意見,「如果佢唔係讀書嘅材料,要佢入去(名校)盞辛苦,(家長)唔好只係為咗自己嘅面子問題而奔波」。
至於讀東華三院李西疇小學的小六生戴健進,雖然已算幸運一族,獲派第三志願的灣仔區一間中文中學,但仍然偕同父母到傳統英中名校英皇書院「叩門」。
戴健進對記者說,對獲派中文中學感到少許失望,而戴父更控訴特首董建華的母語政策:「特區政府殺晒啲英文中學,我今次去英皇叩門,係想反映畀董生知:學校用乜語言教學,應該由學校自己決定!」
不過,由於英皇書院早已貼上學額已滿的字樣,戴健進吃了一頓閉門羹後,隨即與父母轉到聖保羅書院碰運氣。戴父坦言,一心一意要兒子入讀英文中學,如兒子獲得聖保羅書院取錄,戴家要面對該校每年三萬八千元的學費,即使對家庭經濟造成龐大負擔也在所不計,「到時會節衣縮食,供佢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