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愈不吸引可能愈值投資

投資學堂:愈不吸引可能愈值投資

近日不少朋友談論環球投資,剛巧日前美國財經刊物《Forbes》,專題討論環球投資(InternationalInvesting),今日正好與讀者一談。
文中談到以環球投資來分散風險時,須注意的事項,其中一點頗值得大家注意。不少投資者為分散投資風險,把部份資金投資於海外的股票市場,很多時他們大都集中投資一些海外市場的大型藍籌股,取其較為穩健之故。原本這策略亦沒有甚麼問題,但隨着近年美股的影響力愈來愈大,不少美國以外的大型藍籌股的升跌,也極受美股左右,好像當美股下挫時,香港及歐洲等股市亦難免受到拖累,於是便失去了投資海外股市來分散風險的效用。
該期的《Forbes》舉出一個頗有趣的例子,在過去10年美國S&P500指數的每年平均回報為11.3%,而波幅則為15.7%,假若投資者為分散風險而把50%資金投資於S&P500指數,及50%資金投資於大摩的歐洲及遠東地區指數,這策略的結果是,風險差不多沒有減低,但投資回報卻大為下降至7.6%,可見這分散投資策略,真有點得不償失,風險沒有減少,但回報卻失去了一截。
至於解決方法,當考慮投資香港以外股票市場來分散風險時,宜考慮非國際性大型藍籌股,即一些中小型股份或基金,因它們受美國股市的影響相對較少,可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Forbes》介紹合和長實
該期的《Forbes》亦有談到,投資中國時,便不宜忽略大珠三角,包括廣州、深圳及香港,因大珠三角已佔中國經濟的10%,及中國海外貿易的30%,在這一區的受惠股份中,它便介紹了合和(054)及長實(001),
另一方面,文中引述90多歲高齡的著名投資專家鄧普頓(SirJohnTempleton)的一項投資策略。該投資策略名為"PrincipleofmaximumPessimism"(可譯為最大悲觀投資法)。
不少投資者會問哪個市場或哪類股份較吸引,來作投資決定。但鄧普頓認為,投資者真正應要問的是哪個市場及哪個行業表現最差及最不吸引,並考慮把資金投入該表現最差的市場及行業。("Don'taskwhichmarketsorsectorslookattractive,askwhichoneslookawfulandinvestyourmoneythere.")
鄧普頓的策略頗有道理,因為盈利前景秀麗及市場看好的地區及股份,大都不會太便宜,並可能已累積頗大升幅,真正投資價值不高,反而一些被市場一致看淡的地區及股份,可能因而已累積頗大跌幅,已將不利因素反映,分分鐘已跌「過籠」,有一定投資價值!
順帶一提,附圖乃過去12個月(03年7月9日至04年7月9日)港股(恒指)、美股(S&P500)、日股(日經225指數)及倫敦股市(富時100指數)的走勢比較,顯示港股跑贏了12個月,不知未來12個月能否繼續跑贏?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