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科學主任 要冷靜要耐心

天文台科學主任 要冷靜要耐心

近年,每當天文台發出紅色暴雨警告或8號風球,都引來不少迴響,有市民投訴警告太遲發出,或不滿太快卸下風球,但也有捕魚人致函嘉許警告及時。天文台台長發出氣象警告的決定,直接受科學主任對天氣預測的影響,因此他們必須具備邏輯分析能力及判斷準確,同時亦要面對兩大挑戰──承受壓力、與天競賽。

每朝清早「廣東一帶受到雨雲影響,預計今日天氣多雲、間中有驟雨,明日天氣……」天文台科學主任都會精神抖擻地站在氣象圖前,透過電視為我們預報當日天氣,有份參與是項工作的科學主任楊漢賢,隸屬天文台「天氣預測及警告服務科」。

直播不容錯做足準備
楊漢賢說:「每朝早為亞視及無綫的報道是直播,不容有失。」可見壓力不輕,他的減壓方法就是準備充足,會在前一晚做好天氣預報內容、度稿、揀選圖像資料及製作簡報,次日一早再與電視台溝通;整個過程一腳踢,埋位拍攝也只是對着由電視台遙控的攝影機。
今日的楊漢賢面對鏡頭態度從容,不過,4年前第一次出鏡時他十分緊張,「那次我特意找一位資深及有上鏡經驗的同事來幫忙,他清早6時專程回來幫我綵排了3次,直播時也在旁看着。」努力總算獲得成果,楊漢賢兩度榮登內部「最佳電視天氣節目主持人」季選榜首。

分析氣象圖分秒必爭
「每要當值,就得先坐到超級電腦前收料。」他說資料全是一幅幅只有點與線,以及不同顏色分布的氣象圖,都是由雷達測量或由衞星傳送回來,除了香港本土,還要兼顧來自廣東省氣象站的資料,「看遠些才可以做到7天的預報」。
整理好未來7日的天氣預報,需於每日3點半的會議上向上級簡報,以便4時半向外發布。他說:「資料繁多,要在短時間內分析及分辨(各氣象影響的)緩急,須靠邏輯思維及冷靜的頭腦。」
儘管有超級電腦相助,預測天氣仍是殊不容易。「天氣很難百分百準確預測,所以做報告及下決定時不能輕率。譬如發現有雷暴,要不要發出警告?若發了,泳池要關閉,大家便不能游水;若不發,又會有甚麼後果?所以發警告的時間要掌握得宜,雷暴或雨雲是不等人的,要和天鬥快,壓力也在此。」

兼後勤支緩須有耐性
其實,天氣預報只是「天氣預測及警告服務科」的職務之一,這方面需分3個時段輪班;另一要務則為朝九晚五的後勤及支緩工作,包括接聽投訴電話。
後勤及支援工作的迫切性較低,但因兼責接投訴電話,所以必須有耐性。楊漢賢笑言天文台有不少Fans,「每當天文台發出報告或警告,他們就會打電話來告訴我們要改善之處。試過接到市民來電說見到UFO;亦有市民勞氣地質問為甚麼只發紅色暴雨警告……」都要科學主任耐心地一一安撫、解釋。
記者:葉敏儀

科學主任就是靠這部超級電腦,透過雷達及衞星傳送回來的資料,在颱風還未成形之時就已經緊緊盯梢。

天文台預報員每天會親手繪畫當天的綜合天氣圖,以便加深印象,令分析預報時更為仔細。

楊漢賢曾接到市民報告說見到UFO,他即時和同事到露台察看,卻不見蹤影;圖為尖沙嘴天文台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