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港股突破要靠銀行股

陸叔理財:港股突破要靠銀行股

上周談及美股可能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有望突破中期的徘徊區,因為企業的盈利看來在短期內都無法有太大的驚喜,令市盈率回復至較合理的水平,以吸引投資者重新入市作出大手吸納的行動。事實上,這個情況在上周頗為明顯,尤其是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跌穿50天平均線後,一直無法重越該水位,技術走勢頗為惡劣,就算上周五通用電氣公布的業績合乎理想,仍然無法刺激杜指重上50天平均線的阻力。

由此可見,美股短期似乎真的欠缺實質向上突破的動力,除非本周各大型企業的業績表現能為市場帶來驚喜,否則,相信杜指在第3季仍難以突破9800點至10500點這個徘徊區。
美股既陷於牛皮而難有突破,那麼港股的表現又會如何?我認為同樣難以有顯著的改善,但相信這個膠着情況可望在7月底至8月初得以改變。因為各大藍籌股即將公布業績,相信表現應會合乎市場預期,甚至較市場預期為佳,而由於港股的市盈率並不算高,所以相信較預期為佳的業績,應可對港股帶來刺激,從而擺脫美股的影響。其中市場最為注視的,應是率先公布業績的東亞銀行(023),以及8月中公布業績的滙豐控股(005),故此銀行股相信會是推動大市作出突破的先頭部隊。

美加息未必利淡
隨着美國聯儲局於6月底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高1/4厘,美國的加息周期便隨之展開,而根據過往的經驗,息口向上定必然利淡銀行股的走勢,故此近日銀行股的表現明顯較大市落後。但有一點投資者易於忽略的是,美息上調而港息未有跟隨,除了因為港息之前未有完全跟隨美息下調外,本地銀行體系仍然水浸,結餘高達300億,亦是本地銀行加息與否的一項重要考慮因素。

業績可望有驚喜
如果香港跟隨美國加息,只會令本地銀行的成本上漲,故此滙控主席艾爾敦曾表示,本港息口若要上調,銀行體系結餘必須先下降至50億或以下水平。亦正因如此,美國加息其實應該是利好銀行股,因為美元與港元息差逐步擴闊,應會誘發部份資金將港元兌換美元套息,這將有助紓緩本地銀行「水浸」的問題,令本地銀行的成本得以下降。
我認為還有一個利好銀行股的重要因素,便是本地銀行與國內的往來愈來愈頻繁,除了本地銀行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外,愈來愈多銀行獲准在國內開設分行,這對銀行股的盈利應可帶來刺激作用,故此銀行股的業績應可為市場帶來驚喜。
所以隨着銀行股在7月底開始公布業績,相信港股亦可望在銀行股的帶領下擺脫美股的牽制,突破12500點阻力位,並上試12800點至13000點的重要關口。故此投資者不應對港股的後市看得太淡,如果大市真的在短期內下試12000點關口,投資者反而應該趁低吸納藍籌銀行股。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