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和政黨成員身份,是否真的不可兼得?陳婉嫻有職工盟會長劉千石的前車可鑑,劉四年前因身兼前綫和民主黨雙重會籍,被民主黨中委會革除黨籍;而職工盟極力爭取的最低工資,一直不獲民主黨認同。
但對於陳婉嫻,工會身份並非她積極投入民建聯事務的唯一障礙。據悉嫻姐近年愈來愈感到民建聯的取向脫離群眾,雖然她與民建聯主流立場的分歧非始於今時今日,例如程介南被揭發以權謀私,起初仍有黨內核心人士想力保他,是嫻姐首先發難批程;在公務員減薪問題上,工聯會與民建聯的立場也相反,但最令嫻姐醒覺的要算是去年23條立法一役。
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初發現自己患癌的嫻姐因要專心與惡疾對抗,無留意社會上對23條的反對聲音,至條例表決日子逼近,她開始發覺氣氛不對勁,向民建聯高層反映民情沸騰時,有核心成員卻向她保證一切無問題,只是市民被誤導才誤解條文。
最終發生舉世震驚的7.1五十萬人上街,再經歷民建聯於去年十一月的區選大敗後,陳婉嫻痛定思痛、閉門讀書,她曾向友人表示,當讀到毛澤東文選中的一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時恍然大悟,對民建聯核心仍只提出對政府「是其是、非其非」,未能進一步貼近民情甚有微言。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