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場:資產調配計劃不宜輕改

基金講場:資產調配計劃不宜輕改

自美國加息1/4厘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加息周期已正式展開。在這個大前提下,許多投資者有意把投資組合「改頭換面」,例如大量減持股票和債券,甚至把全部資產變成現金。我們認為這並非明智之舉,並相信最佳的對策仍是保持長線視野,妥善分散投資。

首先,每位投資者的背景不盡相同,這包括了年紀、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家庭負擔和工作穩定性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每個投資組合均須因應投資者的背景而「度身訂做」。而為了平衡風險與回報,必須兼持股票和債券,即使退休人士的投資組合亦不例外。

必須保持長線視野
股票和債券的應佔比重乃因人而異,但多項研究證明,資產調配比重,對能否達成長線投資目標起着最關鍵的作用。除非有特別原因,否則,投資者一經制訂資產調配計劃後,便不應貿然作出更改,尤其不應因短期市況而把它「改頭換面」。
從長線投資角度看,息率升跌只是投資期內的插曲,是影響投資表現的其中一項因素。更重要的是,即使在加息周期,各類資產的表現亦不一定與人們的猜想完全相同。
以債券為例,大家皆存有加息會令債券跌價的觀念,但實際跌幅及表現如何,我們不妨回顧1994年的情況。當年聯儲局把聯邦基金利率由3%加至6%,而雷曼兄弟美國整體債券指數年內的跌幅僅為2.9%,但到了1995年,該指數卻回升了超過18%!

債券提供穩定收益
債券的另一特點,是無論息率何去何從,它仍能持續提供收益,為債券基金價格提供穩定作用。債券基金不但透過兼持各類債券來抗衡息率波動所帶來的影響,更有每月或每年派息類別供投資者選擇。投資者倘能把有關股息收益以再投資方式認購基金單位,便可藉着成本平均法,有機會於債券基金價格回升時,享有更佳回報。
然則,投資者是否應單取債券而放棄股票?答案是「不」。
我們過去已指出,加息並非必然會扼殺股市。事實上,今次聯儲局加息,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經濟增長強勁,為免通脹失控,故須防患於未然。這對股市是好消息──經濟增長強勁,通常意味着公司盈利可顯著上升,而公司盈利是推動股價的基本因素。

猜度市場失諸交臂
某些投資者認為,只須因應市況變化而作出資產調配,便可爭取最大回報。但這卻是知易行難。眾多研究顯示,嘗試猜度市場而押注的投資者,普遍會折翼而歸。
舉一個例子,假設兩名投資者於1974年把1000元投資在標普500指數,截至2003年底,其中一名投資者因猜度市場走勢而多次進出,以致錯失了期內表現最佳的10個月。結果,長線持有的投資者,總回報高達31647元,而多次進出市場的投資者,所獲得的總回報便跌至10045元*。

息口去向變數仍大
事實上,短期市況存在着太多變數,尤其我們現時面對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環境錯綜複雜,短期市況甚難掌握。以加息為例,假設加息周期現已開展,但未來息率的調升次數和幅度仍是未知之數,而其他許多因素包括通脹、失業率、油價,以至恐怖襲擊等,均可能左右息率走勢。倘若小部份評論員預測準確──美國經濟明年急轉直下,美國反而有減息可能。
作為長線投資者,最重要是保持妥善的資產分配,在資產組別內分散投資,同時鍥而不捨地進行定期投資計劃,利用成本平均法來降低風險,並讓時間發揮複息增長的威力,切勿因短期因素而貿然更改投資策略,以致墮入「息魔」的陷阱。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富達投資熱線:26292629
網址:www.fidelity.com.hk
*資料及數據分別由TheStrategicAdvisers,Inc.及IbbotsonAssociates提供,而稅收及股息投資並沒有計算在內。
本文所載為富達投資的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被視為促銷或建議。富達投資擁有本文之版權,並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