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能讓香港變成「萬稅之城」! - 盧峯

蘋論:不能讓香港變成「萬稅之城」! - 盧峯

由零售業、旅遊業、商界人士及社會人士組成的反對銷售稅大聯盟昨天成立。聯盟認為,銷售稅將對香港的消費市道及旅遊業造成沉重的打擊,令本地經濟每年損失十億元;故此聯盟建議特區政府放棄開徵銷售稅的計劃。
我們認為,大聯盟對銷售稅的憂慮及抗拒絕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根有據的,我們希望特區政府不要因為短期的財政困難、不要因為短期的財政赤字而開徵銷售稅,令香港變成嚇走消費者、嚇走遊客的「萬稅之城」。
誰都知道,經過多年的經濟轉型後,香港已成為一個以消費、服務及旅遊業為實體的經濟,而大部份的就業職位也由消費、服務及旅遊業提供。一旦特區政府引入銷售稅,等同人為的增加本地消費品、服務的價格,這不但會減低外地遊客來港旅遊消費的動力,更可能令香港市民轉到其他鄰近城市購物消費;結果是,香港的消費、服務及旅遊業將因需求下降而萎縮,所能提供的就業職位也將相應下降。當香港的幾個支柱行業都因銷售稅而受到損害時,香港的整體經濟怎可能不受打擊呢?
更何況香港鄰近的城市包括中國內地的城市都在盡力發展旅遊業、都在透過增加景點及提供優惠以吸引遊客到訪,香港要繼續保持優勢、要繼續吸引海外與內地的遊客已不容易。假若政府還要開徵銷售稅、還要在商品及服務上徵稅,那等同進一步削弱香港的競爭優勢、那等同把旅客拱手讓予他人、那等同打破香港「購物天堂」的招牌。這對香港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嗎?
毫無疑問,特區政府的財政狀況依然緊絀、特區政府的財政赤字依然需要積極處理。但是隨着經濟穩步回升,政府的財政赤字已遠較年前的估計少得多,剛過去財政年度的財赤就由原來估計的約七百億元降至四百億元左右;只要特區政府不再推出甚麼擾民或干擾市場運作的政策,讓本地經濟繼續休養生息;再加上特區政府繼續嚴格控制開支,那政府的財政赤字將可進一步縮減,甚至可以比原先估計更早恢復收支平衡。但若果政府開徵銷售稅,打擊消費市道及旅遊業,那整體經濟將再陷於停滯不前的局面。到時候政府即使在銷售稅方面有新的收入,其他方面的稅收及賣地收入卻會反過來下降。在這種互相抵銷的情況下,只怕財政赤字問題將會無限期延長!
(圖)購物是吸引自由行遊客來港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