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利率市場化不等於加息

陸叔理財:利率市場化不等於加息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目前國內利率市場化的步伐比較慢,希望未來可進一步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
正當國內宏觀調控奏效之際,周行長提出這個建議,投資者可能會擔心國內利率會出現變化,因而影響國內經濟增長及國企股的走勢。事實上,當市場出現一些會影響經濟的言論時,大戶都會藉有關消息來興波作浪,不過今次周行長的言論,是屬於國內金融體系的改革,與宏調的推行沒有關係,因此即使國內推行利率市場化,對國企股短期表現理應沒有影響。
市場目前有一個共識,就是當利率市場化正式落實後,利率應該是向上,而這點在過去人行推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措施中,可以體驗得到。好像今年1月人行將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浮動上限由原先的1.3倍擴闊至1.7倍,但下限則維持0.9倍,而農村信用社所提供的貸款利率浮動上限亦同時擴闊至基準利率的2倍。人行有這種安排,其實是希望將貸款風險溢價反映於利率之上。

反映貸款風險
假設日後利率市場化正式推行,銀行便可因應企業之風險來釐定貸款利率。由於目前國內不少企業的營運風險不低,預計貸款利率都是趨升,當整個經濟體系要迎合新貸款利率制度時,企業會計標準亦因此而需要作出改變,最終可能會影響到一些企業業績的計算方法。
事實上,國內利率會否調升,主要並非看利率市場化何時正式推行,反而是目前國內的通脹問題。人行官員曾表示,當通脹率上升至5%時,才會調高利率去為過熱經濟降溫。但早前我在「內地暫無加息必要」一文中已指出,國內加息與否,並非單看通脹率,還要看按揭及商業貸款是否出現一個負利率的情況,因而引致大量的資金流入過熱的房地產及個別企業生產上,令經濟出現更大的泡沫。不過按照目前的數據,暫時國內仍未有短期可加息的誘因。
當然,即使人行真的決心要推行利率市場化,相信最快也要兩年時間。一來這是一項結構性的改革,當中涉及太多技術問題;二來在進行利率全面市場化前,必須先行進一步開放貸款利率的浮動幅度,即取消利率浮動空間上限及下限,因此,在此一步仍未踏出之前,我相信利率市場化目前是「只聞樓梯響」。除非中央政府重申日後有加息必要,則作別論。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