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情緒互影響 會造成惡性循環<br>兒童脾氣愈差愈易肥

體型情緒互影響 會造成惡性循環
兒童脾氣愈差愈易肥

【本報訊】親愛的小寶貝突然發脾氣,在公眾地方大吵大鬧、嚎啕大哭,相信不少家長都會趕快以美味的糖果、朱古力、薯片等零食來「收買」他們,哄他們即時「收聲」。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家長如何處理兒童的情緒,是影響兒童體形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愈容易發脾氣的小朋友,過胖的機會就愈高。本港兒科醫生指出,體形同樣會影響情緒,造成惡性循環,此情況在步入青春期後的青少年中較普遍。 記者:陳倩雯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跟進了一百五十名兒童,從他們出生起觀察至九歲。結果發現烈性子、脾氣大的兒童,體形過肥的機會較大。研究人員解釋,「家長面對情緒化的小朋友發脾氣時,往往會以食物來逗哄小朋友,希望減少他們發脾氣的次數。」久而久之,兒童的體形會隨着進食份量增加而有增無減。
所以研究人員認為,教導家長如何正確處理兒童的情緒問題,即可減低兒童長大後成為「大番薯」的機會。研究又發現,擁有一對肥胖家長的兒童,自己都成為肥胖一族的機會也會大增。家長也有過胖問題的兒童中,六成四人屬過胖;但家長的體重屬正常的兒童中,只有一成六人過胖。
研究人員指,另一個導致部份兒童過胖的原因,與睡眠模式有關。過胖兒童每天睡眠的時間較正常體重兒童少三十分鐘,相信是因為他們的日間活動較少,因此在晚上時較難感到疲倦。
本港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表示,事實上,情緒與體重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造成惡性循環,「如果小朋友嘅體重影響到佢同人哋嘅相處,俾人話佢肥仔肥女,咁自然就影響情緒啦!情緒差,又可能會令佢愈食愈多,咁咪愈來愈肥。」他指出,當兒童踏入青春期後,有關情況愈見普遍。

六七歲情況最嚴重
對於研究指進入青春期前的兒童也會因情緒而影響體形,謝鴻興認為,有關理論合理,「小朋友發脾氣,父母就畀糖果嚟𠱁佢,食得多,自然就肥。」衞生署的資料顯示,本港約有百分之十六點五小學生屬過胖,當中以六、七歲學童的肥胖情況最為嚴重。
美國醫學專家已經加緊留意家長對待兒童的態度,以預測兒童未來的健康狀況。醫學專家甚至希望透過家長輔導課程,教育父母以正確態度對待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