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投資發「死人」財<br>購絕症者保單回報高

新興投資發「死人」財
購絕症者保單回報高

投資股市紋風不動,買樓保值樓價不升,還有甚麼可以投資?外國興起一種另類投資,可說是發死人財,竅門是向一些罹患絕症、時日無多的病人,購入他們的人壽保險單,幫他們供保險費,待他們病逝,再賺取那筆保險金。聽來冷血,但投資者大不乏人,不少人更獲利甚豐。

自九○年代初愛滋病開始肆虐,人壽保單買賣乘勢興起,不少愛滋病人透過出售保單,換取現金供餘生所用。這種投資儼如發死人財,直至近年才有獨立投資者有興趣,保單售價通常約是保險金三成,轉手成交後由投資者續供保費。

愈早病逝獲利愈豐
投資保單是否有利可圖,關鍵在於是否能準確估算投保人的死亡時間,對方愈早死,利潤就愈高。金融資產拍賣組織Foster&Cranfield發言人肯尼迪說:「投資者會根據病人醫生的全面診斷,對病人餘下壽命長短作出評估,計算投資風險。」
英國劍橋郡四十九歲農夫哈利,就是這門投資的高手。他兩年來買入七份人壽保單,一份成本最高可達一百八十九萬港元,但每份平均可賺取高達四成的利潤。
他說:「我購買的保單中,最年輕的投保人只有三十歲,他賣出保單後不夠一年就因癌病死了。不錯,這門投資令人傷感,但我買入他們的保單,既替他們即時解決財窘,又提醒自己活着很幸運。」

該死不死變虧本貨
但投資必有風險,這門投資也可以虧本。金融顧問休伊特說:「有投保人出售保單後換來大筆錢,圓了一生夢想,生命力即時頑強起來,久久不死。有時很尷尬,有買了保單的投資者致電查詢投保人狀況,我們不得不坦白告訴他們,有些估計該已病死的人卻身在外國跳傘度假。」
英國《觀察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