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貢海下灣常見的中華扁腦珊瑚要生長一百年,才能長高至一米,最近一輪自然生態遊熱潮,卻令百年來在海下灣靜靜成長的珊瑚遭殃。一艘改裝成玻璃底的觀光船,月前駛至該處觀賞珊瑚時,疑因船隻太大及食水太深,撞倒了數座大型珊瑚;環保人士估計,船隻輕輕一撞,自然界就要花上數十年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記者:謝穎詩
海下灣擁有全港逾半珊瑚品種,水底世界豐富美麗。這趟珊瑚災難位於海下響螺角的近岸處,該處水深不足五米,普遍珊瑚生長在離水面約兩米或以下的淺水地帶。
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海岸公園主任王卓基直言,對事件感到很「肉赤」,事後已即時禁止內燃機船隻進入。漁護署四月中在巡邏時發現珊瑚遭破壞,情況顯然是被巨物撞倒,署方曾「放蛇」參加該玻璃底觀光船搜集資料,可惜未有足夠證據作出起訴,但事件明顯是由一艘長三十米的玻璃底大型觀光船造成,該艘船可載數十人,船底食水半米至兩米深,相信有關船主帶團參觀時撞倒珊瑚。
王卓基稱,署方上月曾與船主開會,商討其運作模式,船隻暫時停止運作,現正扣留在海事處檢查。受傷珊瑚將會進行修補,署方會聘請專家利用黏合劑助珊瑚固定位置,讓其復原。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助理環保主任朱炳盛說,早前曾視察該處的珊瑚受傷情況,在水底清晰可見有數座約一米高的中華扁腦珊瑚被撞爛或撞倒。
他指出,這些珊瑚每年才生長一厘米,長成一米高便要一百年,今次被撞倒,相信要數十年才可恢復過來。中華扁腦珊瑚在香港十分普遍,反而在外國卻屬罕見品種。朱炳盛稱,大自然的力量例如颳風球也有可能把珊瑚推倒,但響螺角明顯有數座珊瑚是被重物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