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麥志榮報道】地鐵將八達通技術應用於防止貪污上,鑑於建造業偷工減料和短樁事件層出不窮,地鐵開發了「混凝土身份證」系統,將類似八達通晶片的電子標籤植入混凝土樣本中,令地盤混凝土品質測試程序電腦化,有助防止竄改測試紀錄等貪污行為,新技術已率先在通往迪士尼主題公園的竹篙灣鐵路工程試用,地鐵並計劃向本港及海外建造業推廣新技術。
地鐵公司資訊科技主管賴錫璋及物料工程師何錦釗說,根據廉政公署資料,建造業貪污個案四成半涉及物料舞弊,而混凝土是主要建築物料,現時每一車混凝土運送到地盤後,都要由實驗室人員進行初步檢查,然後再抽取樣本造成混凝土磚,交由實驗室進行壓力測試,現時整個過程的單據及紀錄都是用人手抄寫,所以部份不法之徒有機會將不合格的混凝土樣本偷龍轉鳳,甚至偽造單據及紀錄。
他們強調,地鐵開發的品質監控系統包括安裝了晶片的電子標籤、手提標籤閱讀器及桌上電腦系統,將測試程序電腦化,首先當混凝土送到地盤,實驗室人員只需用手提閱讀器掃過單據上的電腦條碼就即可紀錄下每車混凝土的資料,而每一個抽取的混凝土磚亦會植入電子標籤,在實驗室進行測試時,電腦會透過電子標籤內的晶片確認每個混凝土磚的「身份」。
地鐵計劃向外界輸出者新系統,每套系統成本約需三至四十萬元,現時已有一間混凝土預製組件公司採用,地鐵並正研究將系統推展至鋼筋物料測試料明年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