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正在放假,已離港外遊近一周,暫時對港股走勢欠缺方向,未敢撰文討論太多有關港股走勢。按照預訂的行程,在本文見報時,筆者應該在日本北海道的洞爺湖區,離返回香港約仍有3天時間。筆者過去幾年多次到日本旅遊,目的不外乎休息及散心,雖然未有如部份人士專程到日本名店掃貨,但亦愛到部份百貨商店逛逛,買幾件小擺設回港。
每次筆者到日本旅遊時,很容易就會拿日本的服務業跟香港來比較,原因是兩個都是亞洲區內金融龍頭城市,而且對旅遊業推廣非常落力,不過,當比較貨品質素,又或者比較售貨員所提供的服務質素時,日本貨品通常會較本港所出售的貨品貴一成,但筆者總覺得在日本花每一分毫都會份外「物超所值」,這種情況其實與本地推出自由行能吸引國內人士購物的道理相同。
本地自去年受沙士侵襲後,本港藉國內推出自由行措施來恢復本地經濟增長,在更多內地城市推出自由行後,多隻擁有「自由行」概念的股份,如莎莎(178)及卓悅(653)等,均由強勁業績帶動股價上升好幾倍,雖然這類股份的升幅已經很大,但筆者相信該類股份仍然存有上升潛力,原因是國內居民對港貨的需求仍然很大。
若果讀者有到過國內較北的城市購物,總會發覺自己想買的貨品,跟商舖可賣給你的貨品有一段差距,售貨員總希望你能乖乖地奉上荷包內的所有金錢,所以大多數港人未必願意在這類商舖購物。
不過,國內居民每天都是面對這類的店舖,因此,當他們來到本港時,發現本港所出售的貨品在質量上較國內相同貨品優越外,本地售貨員態度亦較國內的親切和藹,因此,國內居民來到本港消費購物時,即使所花的金額較在國內多,但在其他心理因素推動下,令到他們同樣會有一種「物超所值」的感覺。
因此,不難理解自由行人士會願意在本港大灑金錢的原因,所以國內只要有更多城市推出自由行,相信本地零售股仍然會受惠。
彭偉新
御泰證券企業服務部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