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有很多國際財經專家都曾陸續預測日本經濟復甦,但每次都好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儘管預測叫得震天價響,復甦硬是不來。
過往一年多,當人們放棄了日本經濟會反彈的念頭,經濟卻在人們不在意的時候悄悄復甦。據最近公布的數據,日本第一季GDP有6%的增長,比起過去10年的停滯狀態,這不啻是一個驚喜。難怪作為經濟寒暑表的股市,在過去9個月都有可喜的表現,日本的百貨商場和消費場所又喜見人群再現。
但強勁的經濟增長數據卻替日本帶來憂喜參半的局面,喜者是折磨日本經濟近10年的衰退陰影終於消退,國民對經濟前景重拾信心。憂者是日本天文數字的國債會因利息的上升(經濟好的話)而變成解決不了的難題。
現今日本的國債是GDP的144%,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國債數量仍在增長中。自1998年起,日本政府為了要解決入不敷支的問題,每年要發行價值3000億美元的國債以供開支,在新債養舊債的情況下,日本政府需要用每年預算總額的21%償還到期國債和利息,單是利息開支每年已達800億美元。財經官員作一譬喻,如果把日本國債換成一張張一萬日圓紙幣,再把它叠起來,其高度會相等於500個喜瑪拉雅山。
伴隨龐大國債而來的是驚人的利息支出,因此日本政府對利率特別敏感。過去數年,因日本受通縮威脅,利率近乎零,這大大紓緩了財政緊張的局面,也讓日本還可以靠借債度日。但隨着經濟復甦,增長加速,各行各業需求資金日增,利息必然上升。據日本財經官員估計,利息每上升1厘,國債利息開支便增加400億美元,如果日本利息走勢像美國的步伐一樣,未來兩年利息有機會升至3至4厘,那時日本財政赤字便會變成更大問題。
雖然日本國債沉重,但還未引起各國投資界憂慮,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國民儲蓄偏高,有大量餘錢去支持國債,再加上日本國際貿易盈餘不斷增加,也有助紓解還債壓力。還有日本金融機構真的愛國,即使國債利息近乎零,那些巨型的銀行、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還是把數以億計的資金認購國債。其實,日本每次發國債都可以全數售出,還有一個主要因素是日本銀行幾乎做了包銷商,把一切可能剩下來的國債都買進來。
最近數字顯示,日本銀行近年平均認購40%的新發國債,比起過去平均的15%高很多。中央銀行以大量印鈔票來買國債,是替未來埋下通脹的計時炸彈。
日本政府也意識到,解決國債的事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如果現在不動手,隨着日本人口迅速老化,勞動人口日減,稅收會愈來愈少。例如日本稅收已由1990年的5550億美元遞減至今年估計的3850億美元,既然收入難增加,日本也曾考慮大幅削減開支,但無奈人口老化,各項醫療福利開支有增無減。在一個以選票定勝負的民主國家,任何執政黨都盡可能不以加稅或削減開支來解決財赤,最終還是走回那短期無痛的方法,就是大量印鈔和發債。看來日本短期內別無選擇。
李庚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