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補品比喻改革 太多吃不消<br>名校生爭教改話事權

以補品比喻改革 太多吃不消
名校生爭教改話事權

【本報訊】在7.1「還政於民」影響下,莘莘學子間也正醞釀要求「還教育於學生」的呼喚,多名名校高中生在昨日一場教育研討會上,向教育改革喝倒采,指教改實質遠離學生,所以要爭取在建制內有「話事權」,包括學生可加入學校校董會及有權就教育政策作出投票。有學生反問教育當局教改有如補品,「食得多補品係唔係好呢?」 記者:倪清江

香港華仁書院「文化大使團」昨在校內舉行「香港教育改革何去何從?」教育研討會,有逾百名學生及教師出席。該校學生代表、中六學生陳立基在會上批評教改令學生無所適從,「話課程要改,考試要取消,學生有幾多時間去適應呢?」
英皇書院中四生曹嘉麟在會上說,不滿學生未能參與制訂教育改革,「當局唔知學生、老師苦處,教改點樣可以成功?」他希望學生在教育政策上有兩至三成投票權。

要求加入校董會
曹嘉麟其後再批評教育統籌局及教育統籌委員會閉門造車,「教育改革好似係補品中嘅當歸、燕窩……我哋會唔會吃不消?食得多補品係唔係好呢?」他連續兩年都有參加7.1遊行,「舊年成功阻止23條立法,如果幾千幾萬學生上街發表意見,我諗可以改變教改。」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中六生黃雅欣則要求當局容許學生加入學校的校董會,「咁樣可以令學生主動去知教改,令教育政策偏向學生利益。」學生關注校本條例聯席昨發表聲明,提出同樣訴求。

學生要主動出擊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在會上同情學生說:「𠵱家香港教育過於商人主導,學生喺教改嘅聲音係零。」他認為,讓學生加入校董會並非不可行,他又倡議教統局成立分區教育委員會,以收集學生的意見。
教協副會長區伯權在會上鼓勵學生要主動出擊,「同學要自己組織起嚟去影響人,而非等人嚟諮詢。」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張國華說,百分百贊成區伯權的建議。
民建聯主席馬力亦在會上批評教改太多、太急,「唔係撥亂反正,而係矯枉過正。」他亦認為教改是商人主導,經常將一些不適合香港的外地經驗輸入香港,結果造成教育界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