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0定律 - 林子揚

20/80定律 - 林子揚

剛讀了一本有趣的書,書中提到大部份富人都是瞬間致富的,他們的財富增長是呈曲線進行而非直線。好像在2000年已有600億美元財富的微軟老闆蓋茨,在之前他的財富都只是一點一點地緩慢增長,是突然到了某一刻打破了平衡點才快速急升。

除了財富之外,社會上有很多現象也能用曲線圖解釋而非直線圖。好像筆者聽過有人話估不到郭晉安捱了這麼多年居然給他紅了!他是突破了平衡點而人氣急速上升,他走紅不是因為好彩,而是因為他多年來一直努力,不斷成長,克服了種種困難,最重要是他沒有因看不到結果而放棄。若他在做「阿旺」之前就放棄了,即是在準備成功前一刻就放棄了,我們就永遠也看不到今天的郭晉安。
還有的例子,蘇聯共產霸權是在短時間之內瓦解,而非經長時間慢慢消失;兩次七月一日的大遊行都是突然有那麼多市民參與,而非由小遊行發展到中遊行而最後發展成大遊行;六四是中共突然用極大武力清場,而非先打你手板繼而踩你腳再用警棍打你頭。例外,香港的民主普選要循序漸進發展。
同樣和曲線理論一樣有啟發性的是「20/80定律」,即指20%的原因可以創造80%的結果。例如:會考考試中的80%題目是從20%的考試範圍中抽出;香港有80%的稅金是由20%的市民所交出;流行樂壇中有80%歌曲的歌詞是由20%的填詞人所填;娛樂圈中有80%的工作都是由20%的藝人所接。例外,香港有99%的政策是由1%的香港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