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鴻醫生辭去醫管局主席的第二天,我在外面吃午飯,臨桌一群上班族正在談論這件事。
「梁智鴻都辭職了,跟住重會唔會有人辭職㗎?」
「唔好嘞啩,趕時髦咩,個個都辭職,搵邊個來做呀?」
「話唔埋㗎,年年七‧一之後就辭兩件,不如開個盤嚟玩吓,賭下一個會係邊個呀!」
「唔好咁黑心啦!」
「梁智鴻嗰份主席工年薪幾多呀?」
「冇錢㗎,你冇睇報紙?義務㗎!」
「唔係吖嘛,原來係義工嚟㗎?」
「係呀,所以佢都算唔話得啦,你睇佢啲同事喊咁口面,就知佢份人唔差啦!」
「孭得呢個位,都幾辛苦㗎!」
「我有一次坐飛機見過佢。」
「係咩?真人點樣㗎?」
話題於是轉去了梁智鴻的模樣上,似乎和他同機也成了一種引人好奇和羨慕的機會,由此可見,梁智鴻在人心目中印象不差,這一次辭職,更得人好感,還有點挽狂瀾於既倒的氣勢,一錘定音,幫整個醫管局擋住了一場危機。
其實,不管沙士調查報告裏有多少批評的內容,香港醫護界在去年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表現積極,情操高尚,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這是應該跟政治分開來說的。即使梁智鴻醫生辭職的決定,純是出於政治智慧,但他顧全大局的舉動裏,依然帶着一份難得的情義,這也是醫管局同仁對他依依不捨、廣大市民對他深懷好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