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債券投資加息期仍有可為

投資名言:債券投資加息期仍有可為

雖然聯儲局於上星期落實加息25點子,但香港的銀行存戶並未因而受惠。由於各銀行於減息周期尾聲時,並未跟隨美國進一步減息,故是次美國息率上調,各銀行亦沒有相應調高存款利率。

日前,特區政府宣布發行港元零售債券,正好為「食息一族」提供了一個選擇。是次發行的2年期及4年期官債,票面息率分別為2.13厘及3.38厘,尚算吸引。然而,不少投資者卻因擔心在息率趨升的環境下,投資債券將招致虧損而卻步。

加息落實債價反升
其實這個想法並不正確。首先,不同年期的債券息率,受着不同的因素所支配,有機會朝不同方向移動。官方息率的調整,對長、短債息的影響並不一致。此外,除非中央銀行在市場毫無預期下突然加息,否則,在一般情況下,市場早作心理準備,債券價格及孳息率均已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因此,在加息正式落實時,債券價格有機會持平、甚至回升。上星期聯儲局加息之後,美國10年期長債價格持續攀升,孳息率則由加息前的4.76厘輾轉下跌至4.47厘,就是極佳的例子。
再者,不同類型債券對息口走勢的敏感度亦有所不同。無可否認,某些類別的債券如國庫債券受加息周期的打擊較大,但有些債券如高收益債券及企業債券卻可受惠於經濟復甦、息率趨升的環境。因此,在投資債券時,除了息率趨勢外,債券的類別、年期、孳息及信貸級別等因素亦須一併考慮。
現時利率期貨反映市場正預期年底前美息將會再調升約1厘。因此,若年底前利率上調幅度低於預期,較受息率變化影響的高評級債券價格將有機會錄得升幅。我們認為,年底前進一步加息少於1厘的幅度較合理,對債券後市將會帶來支持作用。

信貸息差已見收窄
至於高收益債券的前景,則較受信貸息差所影響。所謂「信貸息差」,其實是指高收益債券與國庫債券兩者間的孳息差別。在經濟低迷時,市場憂慮發債人賴債,信貸息差便會拉闊;相反,若經濟持續向好,市場對前景感到樂觀,認為發債人有充足的還債能力,息差便會收窄。息差收窄,高息債券價格因而受惠。因此,高收益債券能夠在加息周期之中造好。
回顧過往的加息周期,高息債券表現均不俗。在1986、88及94年正式開始加息後,花旗集團高息債券指數在隨後1年的升幅分別為4.6%、10.1%及1.0%,只有在99年加息周期展開後1年出現了1.8%的跌幅。而高評級債券的表現亦非一面倒向淡,花旗10年期債券指數於88年及99年落實加息後的1年升幅亦分別達4.0%及3.2%(見附圓)。

債券基金助減風險
事實上,投資者可透過混合式債券基金,同時增持上述兩類債券,這樣便可把個別發債人賴債的風險降低。混合式債券基金的投資策略是持有一籃子包含了不同年期、評級、發債人、發債地區及貨幣等定息工具組合,並同時因應市場環境變化而靈活地調節組合內的投資比重。此類基金組合的核心部份,一般為高質素的政府、企業及機構債券,另外約3至5成資產則投放於高收益、新興市場或非美國債券。
以一個平均信貸評級達A級的混合式債券組合為例,當中高評級與高收益債券的比例各佔一半。基金組合的風險度只略高於高評級的債券,截至6月30日,基金過去3年的平均年波幅率為5.8%,而平均年回報為8.3%,而現價息率約為6厘,風險、回報及息率均處於理想水平。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