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三月後,北京的香港政策愈來愈左,甚至脫離香港的民意和實際情況。說到底,現在的中共最高領導層裏,再沒人對香港懷着深厚感情、會以欣賞的態度對待香港的制度和文化,更沒人會挺身而出糾正那些極左的香港政策。這是北京政策趨左的原因之一。
哪位中共領導人對香港最有感情?第一個當然是力主收回香港主權、維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的鄧小平,第二個則非朱鎔基莫屬。朱鎔基每天閱讀的海外報章包括《信報》、《亞洲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雜誌則有《經濟周刊》、《時代》等。這些報刊在香港問題上都有相同的立場,就是對香港傳統核心價值持正面的評價: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自由寬鬆的社會環境、獨立完整的司法制度、高效廉潔的官僚系統。
若非朱也認同這些價值,斷不會每天閱讀這些報紙,大可像其他領導人那樣只看其他港報。朱鎔基由衷的欣賞香港這些優點,也認同香港要盡力保護這些優點,都是宣之於口的,多次公開讚許香港金融制度和管理水平。當然,欣賞香港的還有李瑞環。
而且,若非如此欣賞香港的制度,朱斷不會禮聘前香港證監會主席及副主席梁定邦、史美倫,到北京協助他建立中國的證券監管制度;若非欣賞香港,他斷不會如此關心香港,多次來港,更不會說那些會開罪其他領導人、卻激勵港人心的心底話。雖然說出那句一針見血暗諷董建華政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名言後,回京很即遭到批評,但從中可看出他愛香港、捍衞香港利益的苦心。可是,自從朱鎔基退休後,中南海內再沒像朱那樣熱愛香港的中央領導人,願意挺身而出捍衞香港利益、保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了。
北京領導人的分工明確,大家都有默契,絕少越權插手其他領導人分管的事務。現在香港事務由曾慶紅負責,胡錦濤、溫家寶等領導人即使不同意某些香港政策,也不便出面阻止。第一,跟朱鎔基不同,他們不了解香港的具體情況,難以判斷這些政策的成效;第二,他們並非特別欣賞香港,也不是對香港懷有特殊的感情,犯不着為了香港問題而與曾慶紅抬槓,與之交惡。
朝中沒人,港人只能靠自己爭利益,靠自己捍衞香港核心價值。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