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兩家免費電視台─電視廣播(511,下稱無綫)及亞洲電視就本港數碼電視廣播政策,成功爭取港府接受他們的建議,本地電視數碼化將由政府原建議的06年延至07年才開始。至於頻譜分布,亦由政府建議的公開競投,改為先由無綫及亞視做「開荒牛」,成功後才引入新經營者。
本地數碼電視廣播政策最早於00年12月提出,其後因兩電視台質疑制式未能與內地銜接,港府將推行數碼化的日期由03年延至06年。去年底當局進行第二輪諮詢,建議向兩家電視台發一個多頻數碼網絡,作06年模擬和數碼同步廣播之用,另發出4個單頻數碼網絡牌照作公開競投。
近年本地電視市場出現大幅變化,先後有兩個收費電視持牌商退出經營,令投資意欲大減。無綫及亞視今年4月向政府提出新建議,希望毋須經過公開競投,各獲發出一條頻道牌照,並將數碼廣播開展時間延後1年至07年,等候內地落實其數碼制式。電視廣播總經理(電視廣播業務)鄭善強曾表示:「只要政府與我們達成協議,就會盡快開工。」估計無綫單在提升網絡上的開支,初步約3億元。
特首會同行政會議通過香港推行數碼地面電視廣播的政策。亞視及無綫最遲在07年內開展模擬與數碼地面電視同步廣播,並須在08年內將數碼廣播網絡覆蓋全港75%面積。政府的目標是在兩個電視台開始同步廣播後5年內,即2012年前全面終止模擬廣播。至於騰出的大約16條頻譜,將考慮作其他通訊用途。
當局決定,在5條數碼頻道中,亞視及無綫將共用一條頻道,作模擬及數碼同步廣播,並各獲分配1條額外頻道,提供高解像電視節目廣播服務(俗稱高清電視)。若06年底前,內地仍未公布全國通用的制式,港府將交由市場決定採用何種制式,以免進一步阻延推行數碼廣播。亞視及無綫早前已表態採用歐洲DVB-T制式。
去年底第2輪諮詢時,當局考慮將頻譜公開競投,但現時的方案是待無綫及亞視確定單頻網絡數碼頻道技術的可行性後,才決定如何分配餘下兩條頻道。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解釋,基於無綫及亞視擁有多年的電視廣播經驗和專業知識,有助快速開展數碼廣播,才給予兩電視台兩條額外頻道,日後兩條頻道是否收費由兩電視台決定。換言之,亞視可能免費獲收費電視牌照。
電訊管理局助理總監劉光祥補充,由於現時數碼廣播技術尚未成熟,加上香港地理環境過於複雜,現時發牌只會令新經營者不穩定地經營,故「基於技術上考慮,到時先講發牌」。換言之,亞視及無綫將肩負數碼電視廣播「開荒牛」的責任,當局會在肯定兩電視台經營順利及成功後,才發牌引入其他經營者。
曾俊華表示,在落實政策方向後,下一步當局會聯同業界組成工作小組,統籌推廣數碼電視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