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遊行能推動經濟

大遊行能推動經濟

馬國明

今年的七一大遊行剛完成時,便有學者指出跟去年的大遊行相比,今年少了要人下台的怨氣,多了祥和的景氣。遊行舉行後,特區政府一如所料,只能閃閃縮縮地企圖淡化大遊行的訴求。社會上,去年那些對遊行說三道四的人,今年也學乖了,一於少講為妙。即使代表中央政府的官員也只是重申人大常委的決定不能改變,○七和○八年不會有普選,但對於五十三萬人再一次上街的事實卻默然接受,不敢妄加評語。
從這個角度看,五十三萬人再一次在酷熱的天氣下上街遊行,所流的每一滴汗都不會白費,五十三萬人再一次上街,已為全港市民贏取了一個理性、文明的社會應有的尊重,更大大加強市民的自信,對解決香港的問題,尤其是經濟問題,極之有幫助。
是的,大遊行絕對有助解決本港的經濟問題。就以「西九龍文娛區」這項計劃為例。不久前,政府才公布共有五個財團向政府提交計劃書,承擔「西九龍文娛區」的發展計劃。這項計劃的規模極為龐大,影響亦極之深遠。部份發展商便曾為了這項計劃跟政府發生爭拗。文化界更為這項計劃提出多項批評和建設。計劃的核心內容是建設一系列國際級的文化設施,包括一系列博物館。文化界人士曾經十分憂心,懷疑香港縱使有能力興建一系列博物館,也無法為多所大型的博物館注入活力,使他們成為旅客樂於參觀、瀏覽的場所。七一大遊行可以令文化界人士放心。

著名的文化研究學者TonyBennett在《TheBirthoftheMuseum》裏指出,法國大革命之後,歐洲國家紛紛出現一些將王侯貴冑的私人珍藏公開展覽的博物館。因此博物館的出現其實是王權末落,政制民主化的產物。在民主化的大前提下,罕有的藏品不可能再只是個別人士的玩物,而要公諸同好。另一方面,將珍藏公開可達至教化民眾的作用,博物館的設立便既因應民主政治的需要,亦有補足民主政治的缺失的作用。
五十三萬人再一次上街表達民主訴求,特區政府即使不敢向中央表達,亦可在本地事務的層次上積極回應。「西九龍文娛區」的計劃已清楚說明經濟發展和文化政策之間的緊密關係。而制訂任何文化政策都必須積極回應五十三萬人再次上街的訴求,才能有望成功。
……………………………………………………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兼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