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直認為好淡爭持快到決勝時刻,恒指昨日的跌勢,嚴格而言尚未確認向下突破,但策略上要守紀律,將高風險的造好工具斬纜離場。未有足夠證據造淡,但押錯方向的機會太大,沒有理由死守,否則泥足深陷導致慘敗的話,下回要翻身便不容易。
香港跑贏外圍一段日子,主要靠零售股及中資股,前者有業績支持,但增長動力一定會隨着競爭愈來愈激烈及成本上升而轉弱,依然是揀坐享其成的收租股更佳。大市轉弱,收租股又在高位,要入市也不急於一時。
中資股反而令人擔心,因為強勢的部份原因,是和QDII憧憬有關,但QDII不能永遠停留在概念階段,遲遲未見有人來,概念溢價會逐漸消失。而且經歷了上半年的波動,明白波幅並非一成半成,而是4成5成,剛剛才開始回落,如何夠膽輕舉妄動。
美股近日的弱勢,主要由企業消息觸發,尤其是科技股,香港科技股比重較低,勢頭較好也有道理,不過股市氣氛很難捉摸,四處弱勢,香港不易獨善其身。筆者不夠膽積極造淡,美元美債走勢依然顯示息率預期利好,這亦是最近博大市向上突破的理由,如果這些市場走勢同時逆轉,自然義無反顧追沽。現在大勢未明,最佳做法還是靠邊站。
看升已一段日子,堅持立場到最後甚至加強攻力,即時被市場否定,是十分沒趣的一回事,不過希望讀者和筆者一樣,能夠盡量看輕個別戰役的得失。今次作賽後檢討,再來一次也會是看好,工具亦會是以期權為主,夠值博率贏面大,並不代表一定贏,只是代表在類似情況,用同樣戰略重複又重複,會是贏多輸少有數圍,今次的失誤極難避免。
投資投機不要太執着,看錯是平常不過的事情,如果追求十拿九穩,反而有極高的機會在頂部追入、底部看淡。
價格變動牽動情緒及技術指標,當證據愈多,其實有愈大機會沒有餘力。入市抱着博的心態,看輕勝負,有更大機會去贏。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