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 養 - 李純恩

營 養 - 李純恩

人窮的時候,想要吃飽。生活條件改善了,就要吃好。
吃飽是量,吃好是質。一說到質,學問也就大了。好味是質,營養是質。十幾二十年前,好味和營養基本上還是劃上等號的,一頓飯只要味道好,似乎營養也好了。
這一點,直到今天我還是認同的。我以為,舌頭覺得一樣東西味道好,其實是身體發出的一個需要信息。身體缺油水,就覺得肥膩可口,身體需要糖份,就覺得甜品好吃,夏天出了一身大汗,口就重了,味覺也偏鹹,那是給身體補充流出的鹽份。
我這種觀點,或許不被現代營養學接受,因為太直截了當,沒有「科學水平」。現代營養學講究營養均衡,你看那些營養師配出來的菜單,像藥方一樣:維他命ABCDE,各取多少,蛋白質多少、纖維素多少、脂肪多少、碳水化合物多少──你說人活在世上,如果一張嘴光顧着這些化學名詞,請客吃飯,不說紅燒肉咖喱雞蟹黃翅,而是炒維他命C、燜碳水化合物、蒸蛋白質──諸如此類,你是不是想死?
所以,我從來不以營養師為然,營養師有幾個會吃的?有幾個對烹飪講究的?
既然自己都不會吃,又怎麼指導別人進食用餐呢?
我倒不是不求健康之道,也知道為了貪個口腹之樂不用以命相搏。但人生在世,味覺享受乃老天所賜,怎可以平白作賤?天天一盆生菜黃瓜胡蘿蔔,那還做甚麼人?做驢做羊算了!